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_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6-12-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页)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
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幼根的生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234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乏症p.99页)。
缺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4、传粉和受精(p.104 105页)
传粉:发育、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
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
7、人工辅助授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意义:成熟区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2、在根、茎、叶脉中有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所有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4、叶片的结构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
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
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1234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 :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的dna也是有机物。
7、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了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得经典实验(p.122页)
4、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1234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4、1984年、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xx年1月20日执行《退耕还林条例》。    我国植树节:每年3月12日
5、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shengwujiaoan/47624.html

  •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教案_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2.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通过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情况的调查资料的学习,培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技能目标: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画|《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呼吸思维导图]《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思维导图_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1、 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3、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学习过程:一、 情境引入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课时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消化教学目标: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_第六章第一节一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骨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动,而骨的支撑作用是其运动功能的基础。而骨的支撑功能是与其结构和组成成分有关。针对这些知识点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使其认识骨的生理特性——硬而不脆与骨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探究...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什么|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四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食物 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

    发布于:2017-01-1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