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
四.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
(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到19XX年时,巴尔干半岛已是战云密布。但恰恰就在这个敏感时候,奥匈帝国的王储即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却挑衅似的来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6 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耀武扬威地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突然冲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弹。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
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
19XX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同盟国         协约国
双方对阵形势:同盟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协约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
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西线和东线。
主要战役:
1)马恩河战役:交战地点、兵力、结果
2)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XX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 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这 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 役。(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 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总之,尽管双方都投
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19XX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XX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战争 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 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播放欧洲1916 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 争引向了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 归纳出来,教师总结。)12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1918年 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展示福煦车厢, 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
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 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四). 板书设计
(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19XX年7月     
同盟国-----协约国     1)马恩河战役  2)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三)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
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一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作业:
教材p12练习
教学后记:
根据本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还是感觉记忆吃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用最简洁、最精炼、最容易记的语句把重点内容概括出来,用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出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效果,但要进一步实施.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76.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