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教案第一课时_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
(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1234
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
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
(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1、冰雪覆盖的地区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2.自然环境
气温低
(1)南极地区 降水少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风力强
(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1234
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延伸: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3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条件,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xx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
(3)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南极表层覆盖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热量更少。
[反思完善]
对照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共同比较、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总结方法,提出新问题。
[达标测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达标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在北极点,前后左右的方向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南极地区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东朝西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北朝南
5.北极地区是指( )
a.北极点 b.北冰洋 c.60°n以北的地区d.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6.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极地区 d.高原地区
7.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8.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
a.西伯利亚地区 b.北极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d.南极地区
10.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巨鲸 b.白熊 c.企鹅 d.磷虾
11.北极地区象征性的动物是( )
a.企鹅 b.北极熊 c.海豹 d.巨鲸
12.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 )
a.沙漠地区 b.高山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示意图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_大陆,以及周围的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的寒冷世界。1234
(3)南极地区素有“___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__________多米。
(4)南极地区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_”。
(5)a、b、c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a点位于s的__________方向,c点位于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当a、b、c三地处于昼短夜长的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是一年中降水比较__________(多、少)的季节。
测评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d 2.c 3.a 4.b 5.d 6.c 7.a 8.b 9.d 10.c 11.b 12.d
二、非选择题:13 .(1) 略 (2) 南端 南纬66.5 南极 海洋 冰雪覆盖 (3) 冰雪高原 xx (4) 白色沙漠 风库 (5) bc 正北 正南 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532.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详细阅读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详细阅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详细阅读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详细阅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详细阅读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详细阅读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详细阅读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