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思维导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复习导学案 
使用人:_____ 初一___班   设计:   审核______  备课11月6日 上课11月10日
学习目标:1.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1.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2.难点: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主要训练形式】1.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学法指导】有关夏季高温,冬季寒潮的天气预报录像或录音资料。
一、预习导学(5---10分钟). 本章要点回顾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2、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 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二、展示探究 合作交流15--20分钟
(一)、【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p31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p34活动1、a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邻,西部与欧洲相邻。b 欧洲: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
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南接南美洲。12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所包围。e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2、a相连的大洲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b仅以海峡分隔的大洲: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3、各大洲的轮廓及其分布特征   a 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如: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b 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
4、略
(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p36活动图2.10: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图2.11: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图2.12:人类活动对海平面的作用。
p39活动1、互相远离的非洲与南美洲两岸有相似的地层且轮廓互相吻合,并分布有相同的动物海牛和驼鸟,说明它们经历了相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相同的环境,在地质时期是同一块大陆,说明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2、是有科学依据的,它包括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的证据,而现代观测也证明大陆仍在漂移运动之中。     p42活动1、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地震表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2、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隆起抬升形成高原及山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具体解释见第44页。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283.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