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与妻书》]《与妻书》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1给下列的字注音
晤(      )      彀(      )
肖(      )      旁(      )
婉(      )      禁(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            ②腥云
③婉              ④切切
⑤第              ⑥抑
⑦破镜            ⑧率性
⑨的的            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预习效果反馈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3.给加点字注音。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     )   ②称心快意(     )
5.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             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林觉民,字         ,号         ,又号         。福建人。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           ,写过            、                     等论文和小说           ,翻译了             。12345678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12345678
一、基础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谓吾忍舍汝而死                                  
(2)抑汝能之乎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整体感悟
 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12345678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12345678
                                                                            
 周处  刘义庆
 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给加粗字注音。(4分)
 有蛟(    )  三横(    )  朝闻(    )  更相庆(    )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4分)
(1)或说处杀虎斩蛟             
(2)始知为人情所患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12345678
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5.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不少于50个字)(4分)
                                                                            

(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溯回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
(6)《黄鹤楼》一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阅读《儿子的鱼》,然后回答14——17题。(14分)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4.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 → → →      15.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6.问题探究:(4分)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17.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18.阅读《母亲河的自述》,完成18——21题。(12分)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8.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2分)   ⑴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⑶    19.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⑴    ⑵    ⑶    20.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⑴    ⑵    ⑶       都是污染惹的祸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22.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⑴    ⑵    ⑶    23.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    24.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分)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12345678

 


与妻书答案
1略
2①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③婉转,温和而曲折。④形容声音很细。⑤但,但是。表示转折。⑥还是,或者。表示选择。⑦比喻夫妇分离。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  1.“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联系下一段思考。
 2.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3.①shě  ②chèn  
 5.《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黄花岗”的“岗”不要写成“冈”。
 6.一、意洞  抖飞  天外生  中国同盟会  《原爱》  《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莫那国之犯人》  《六国宪法论》

 .一、1.(1)抛弃 (2)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点拨:词语的解释应放在句子中进行思考。
 2.(1)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2)我终于不忍心只顾自己好。
 点拨: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不能。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三、1.(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  点拨: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一古诗文默写答案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心不若余之专耳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1.jiāo  hèng  zhāo  gēng  点拨: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1)有人 (2)才 (3)希望 (4)就,于是。 点拨: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
 3.(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害,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
 (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点拨:根据上下文和重点词语来推断。12345678
 4.人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点拨: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句思考。
 5.略   点拨:如给他讲一些名人改过自新的故事,劝他改过,符合题意即可。
 14.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15.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16.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17.示例: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18.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
   19.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
   20.⑴不能。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⑵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
   21.⑴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⑵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⑶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22.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3.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
   24.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4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