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的初中科学网课](浙教版)《求知篇·求知如采金·那一座“黄金屋”》两篇教案3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二  求知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表现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方法。
   掌握“隙、镐、熠、赭、嵌、璨、憩、惬、萌、履”等10个字。
2、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同类题材不同写法的文章。
3、感受求知的迫切性和求知的正确态度及方法。
二、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比较同类题材不同写法的文章。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字词音形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求知的正确态度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有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吗?学过《时间篇》,你搜集到多少?
 投影:时间格言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书山有路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问:4~8是有关求知的名言,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知识是宝,求知贵在有恒,贵在得法。
过渡:因此英国的政论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就将求知比成是采金。
二、整体感知:听短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运用圈点勾画法,将你欣赏的好词好句划出。
2、思考:a求知与采金的相似点是什么? b 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合作探究
1、过渡:老师再阅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同学在阅读中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我们在课堂里共同解决。合作是愉快的,下面就请同学投入到合作的学习中吧。
2、合作探讨:求知与采金的特点及相似点(结合文句)
问题:黄金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要采到金子需要些什么?
采金的特点——历尽艰辛(板书)
如:“大自然偏偏我行我素……使谁都无法知道。”
“而只有历尽艰辛开采不息的时候,兴许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样一点。”
问题:你认为求知需要些什么?文章有提到这些条件吗?
      作者写的是采金,没有明说求知,这是否妥帖,为什么?
      你明白比喻论证的好处吗?
  求知的特点——坚持不懈(板书)
如:“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学识。”
   “如果以为没有这些工具,没有这些热情,就可以叩开出类拔萃的作者的那扇智慧大门的话,那就纯粹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板书   比喻     相似点
采金——历尽艰辛
求知——坚持不懈
小结:
采金—黄金—尖镐利铲—矿石—熔炉—冶炼—历经艰辛、开采不息
求知—思想学识—严谨勤奋钻研—词语—大脑—思索—坚持不懈地努力
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a、根据投影,引出比喻的论证方法
b、在上面的讨论的基础上投影文章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论述的中心
论述求知的特点    分析问题:论述采金的特点
                  解决问题:艰苦卓绝、经久不息123
四、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语言的体会
分小组进行交流。
班级交流,师生进入对话环节。
投影显示例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
 a、“但大自然偏偏我行我素,她总是把这种珍贵的金属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细缝狭隙之中,使谁都无法知道。”
说明:“我行我素”表明大自然不为某些“看法”所动,“小心翼翼”表明大自然对此十分谨慎、认真;属拟人写法。“细缝狭隙”表明寻找开采的艰难。
b、第三段排比句“应当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像一个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 呢?我的尖镐利铲都随身带好了吗?我的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了吗?我的衣袖是不是挽得高高的?我的劲儿是不是鼓得足足的?我的胆儿是不是练得壮壮的?”
说明:写求知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澳大利亚矿工采金的精神,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表达的语势,使说理更具说服力。
c、“而只有历尽艰辛开采不息的时候,兴许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那样一点。”
说明:“历尽艰辛开采不息”,“芝麻大的那样一点”,写出采金的不易,要历尽艰辛、开采不息,有时即使付出很多,所采到的也很少。
d、“如果以为没有这些工具,没有这些热情,就可以叩开出类拔萃的作者的那扇智慧大门的话,那就纯粹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说明:写出求知需要有严峻、勤奋钻研的态度和精神,需要善于思索的大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书中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感受作者那渊博的学识。否则就是白日做梦,空想一回,不能采到金子,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思想。
e、“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说明:这是针对采金而言的,那么对求知呢?求知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采到金子,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学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有独立思想的人。
五、语言思维训练
作者的语言是生动准确的,那么大家能否用一句准确的话概括文章的观点吗?
用准确的一句话概括怎样才能求得知识。
如:求知如采金,需要聪明的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仿句:仿照刚才归纳的句子的形式,写个句子
求知如       ,                               。如:求知如钓鱼,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方法:求知如探险,需要有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六、思辩(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
过渡:既然这样,那么当你有机会与作者对话时,你想和他说些什么呢?你想告诉他有关你求知的经历、求知的感想,还是想支持他的观点或对他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呢?
a、注意把握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b、注意引导学生发散的思维训练,引导他们辨证地来看问题。
七、名言总结、布置作业
“知识是宝,求知贵在有恒,贵在得法。”请大家记住这几句名言,课后再去搜集一些名言或是与“求知”相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思路。
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同类题材不同的写法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求知如采金》一文,文中将“知识”比作“黄金”,将“求知”比作“采金”,那么《那一座“黄金屋”》的“黄金屋”比作什么?这是怎样一座“黄金屋”?在这座“黄金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它与《求知如采金》一文有何异同?123
二、学习生字新词
深圳(zhn)   殿(din)堂  飞檐(yn) 熠熠(y) 内涵(hn)       赭(zhě)  嵌镶(qin)(xiāng) 渺(miǎo)小  浩瀚(hn)
憩(q)息  惬(qi)意   和谐(xi) 亢(kng)奋  步履(lǚ)
三、分析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1)图书馆的方位与外部特征
(2)步入图书馆时的感受
(3)面对“淘金者”的感想
(4)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与先进的设备
(5)图书馆增添了深圳的繁华景象
(6)深圳人如饥似渴的求知情景
(7)对图书馆的深情赞美
2、讨论:文章哪几段是介绍“深圳图书馆”的?介绍了“深圳图书馆”的哪些特点?文章哪几段文章描写“求知的人们”?赞美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3、讨论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的段意:介绍深圳图书馆的方位和这座建筑物的外部特征。
(2)作者写这一部分还有没有别的作用?
讨论分析后归纳板书:
 
取名黄金屋的缘由  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外部特征) 点题    
  产生金子般的联想(内涵)   
5、讨论学习第二部分。
问题一:第二段写图书馆内部环境,突出什么?有什么作用?
突出巨幅反光玻璃幕墙,既反映了内部环境的特色,又揭示了黄金屋的“博大、深远、丰厚”,使人联想到知识的海洋。
问题二:“当然,也包括我”。加这一句有没有必要?
不仅表明“我”是一位求知者,而且引出“我”的渺小、浅薄、无知,与黄金屋形成鲜明对照,产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慨。
问题三:第四段写什么?
图书馆的藏书丰富,设备先进。
问题四:第四段最后一句,绿叶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
绿叶比喻知识、智慧及由此转化而成的力量。这句话点明了深圳特区人求知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板书: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介绍深圳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以及引起的联想。
6、讨论学习第三部分。
(1)问题:第五段一开始写的“世间万物、阴阳和谐”,指什么?如何理解这一段的议论抒情?
讨论归纳:①指精神与物质,也指求知与建设。②揭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相辅相成的。③赞颂了深圳特区抓两个文明建设后出现的特有的繁荣景象。
(2)问题:“兴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指哪一点?
即建设特区,建设四化需要科学文化。
(3)概括第三部分(五至七段)大意:赞美深圳人为发展经济、建设四化而热切求知精神。
六、归纳两文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运用比喻,将“知识”比作“金子”,将“求知”比作“采金”、“淘金”。②语言生动形象,既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又有整散结合的句式。
不同点: ①文体不同:一篇为议论文;一篇为散文。
②表达方式不同:一篇以议论为主;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
③结构不同:一篇围绕“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来阐述道理;一篇从“深圳图书馆的介绍与人们求知的热情”来表明中心,前者较为固定,后者则比较自由。
七、小结
八、作业练习
1、课后练习辅导
2、利用文后练习四,进行阅读训练。
3、同步练

附教学后记: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34.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