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检测16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忌(z#u)

(ji4n)

(zh1o)服衣(gu4n)

b.镜(ku9)

日(d4n)

形貌丽(y@)

c.年(q9)

(ch2o)

(q!n)

d.讥(b4ng)

进(ji1n)

王之(b@)

2.下列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邹忌齐王(婉言进谏)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齐王纳(直言劝告)

b.朝衣冠(穿戴)

视之(通熟,仔细)

何能君(比得上)

我(偏爱)

c.客之我者(美丽)

讥(诽谤)

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年(周)

d.王之(受蒙蔽)

于齐(朝见)

不私王(没有谁)

进(间或)

3.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1)(    )和(    )

a.服衣冠

b.于是入见威王

c.皆于齐

d.济而夕设版焉

(2)(    )和(    )

a.我与城北徐公

b.视之,自以为不如

c.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

d.是可忍,不可忍

(3)(    )和(    )

a.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日,客从外来

d.通宵达

(4)(    )和(    )

a.帝感其,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臣知不如徐公美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5)(    )和(    )

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

b.中力拉崩倒之声

c.数月之后,时时而

d.肉食者谋之,又何

4.判断题。

(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

5.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阅读下面两段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参考答案

 

1.b(a.冠gu1n c.期j9 d.间ji1n)2.c.美,认为……美 谤,指责过错3.(1)ad(2)ac(3)ad(4)bc(5)bd4.(1)√(2)√(3)×(4)√5.(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7.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8.“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9.(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53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