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位的成语_回归本位教诗歌

教学案例 2015-10-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案例】

     ——苏教版七(下)《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多年来,诗歌教学也像其他文体教学一样,偏重于诗歌的思想意义,偏重于让学生谈思想上的认识或启发,过分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渗透。这一现状丢失了诗歌本身应有的特征,反映了目前某些语文老师语文本位意识的缺乏。

其实诗歌是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黑格尔《美学》)她是一种抒情艺术,也是语言、声音的艺术。我们在教诗歌时,要关注诗歌这些本身具有的文学特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以审美地方式去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感人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地产生与作家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和修辞美,从而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

下面《再别康桥》的教学片段,即是我这一想法的实践。

师:诗人曾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成了诗人短短一生重要的文化情结,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动情的诗作。

同学们根据课前的初读体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有四位同学分别读了第一、二、四、六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⑴:第一小节“轻轻的”写出悄无声息的特点,创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可以读得轻缓一些,停顿要明显。

生⑵:我认为第二小节要读得热烈一些。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表达了由衷的喜欢,充满深情。

师:你能不能读一遍?

(生读。同学们自发鼓掌)

师:很好,读出感情了。“那”后面可以稍微停顿,这一句低一点,后面一句稍高一点。

(师范读。生鼓掌)

生⑶:第六小节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全诗推向高潮,此时的沉默无言胜过千言万语。读时要轻一些、深沉一些,以表达不舍之情。

师:评价得不错。

生⑷:老师,我认为“但”字后面应稍稍停顿一下,“悄悄”连起来轻一点读,最后一句高一点,这样才能将诗人不舍的感情表现出来。

师:很好,有自己的见解。现在请你也试一遍。

(生朗读。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生⑸:我评评第四小节的朗读。“揉碎在浮藻间”可以读得激昂一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读得舒缓低沉一些,另外这一节的节奏也很美。

师:同学们评得很好,很具体,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听听朗读录音,感受一下名家是怎样演绎诗中的情感的。

(师放录音,生听并做一些节奏和重音符号)

师:同学们通过读、评、听能初步把握诗人的感情,即对康桥的依恋之情,那么你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情变化吗?

(文字投影思考题:说说诗人的感情变化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三分钟,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学生注意体现变化的关键词语)

生⑴:有这样一些词语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感情:作别、荡漾、甘做、别离、沉默。从这些词可以看出诗人因为爱得深,离别时惆怅也越深。

师:说得很好,很善于思考。

生⑵:我认为诗中的“梦”对把握情感变化也很重要。诗人将“梦”沉淀在心爱的康河中,充分表达对康桥的浓厚的爱恋;又荡舟河上去寻梦,当梦幻灭时,便只有哀愁,“沉默”。

(生鼓掌)

师:好极了,同学们的掌声肯定了你的回答。从这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由惆怅到热烈再到怅惘,经历波澜,这种变化正是来自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师板书:惆怅——热烈——怅惘  恋情)

(生齐读全诗,再次体会诗人感情)

师:我们说:节奏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意象是诗歌的生命。什么叫意象?意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呢?

(学生活动:用笔划出诗中的意象。讨论: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生⑴:作者将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写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生⑵:诗人还写了青荇在柔波里招摇,晚上,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与快乐。

生⑶:这些意象色彩也很鲜明,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小组讨论很有成效。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柔美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之间交互读与评,看谁在节奏和韵律方面读得更准。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在配乐声中,学生尝试背诵全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领略了一位天才诗人用清新的语言写成的离别之歌。因为情真,因为意境优美,所以她成了不朽之作。最后我们一起在范广惠演唱的《再别康桥》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师播放音频《再别康桥》,生沉醉在缠绵深婉的旋律之中)

这堂课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诵读、品评,体验诗歌的美妙的意境;从作品的音律和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诗的情韵。教学过程 中,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领略诗歌的内涵;竞赛性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还抓住诗歌音乐美的特点,在朗读、配乐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歌曲,使其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邮编225300   电话0523-6639099)

欢迎登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anli/347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