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无情众生|“石头”本无情 此处却有情——关于一个比喻句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2015-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案例】

 

一、教材背景

《麻雀》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亲子之情,抨击了以强凌弱的现象。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老麻雀为了拯救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强暴面前不怯懦、挺身保护弱者的精神。

 

二、教学案例

生:老师,我觉得“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里把老麻雀比作石头不恰当。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麻雀娇小可爱,而石头硬硬的,把老麻雀比作石头一点也不可爱。

生:我也觉得这个比喻句不好,麻雀多活泼呀,枝头唧唧咋咋个不停,怎么会像石头呢?

师:麻雀可是我们最常见的鸟,它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不过麻雀确实是活泼可爱的。

生:不,我觉得这样比喻是恰当的,这里把麻雀比作石头是说它落下来的重。

生:麻雀是活的东西,石头是死的,这个比喻总归有点不太恰当。

师:这个比喻究竟恰当不恰当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联系前后句子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想想。

生:(一会儿一个学生高高举起手,信心十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比喻是恰当的。因为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张开大嘴,想要吃掉小麻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麻雀想救自己的孩子,它很着急,把 老麻雀比作石头就是说它落下来很快、很重。

生:(一个学生抢说)我觉得老麻雀是希望自己像块石头,它也只有像石头那样硬,才有可能把猎狗震住。

师:好一个“希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进行“画龙点睛”的品评,给学生以导向。]

生:我还想说。你看,老麻雀是从树上扑下来的,它是想像石头那样利用下落的冲力砸下来。

师:这个“砸”字用得好,你还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些吗?

[此时学生已经明白了老麻雀从树上扑下来的用意,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体会老麻雀的精神。]

生:(继续说)“扑下来”就是很用力,飞得很快。老麻雀就是希望自己飞得快些,落下来的冲力更大些。

生:(又一学生抢着说)冲力大一些,落下来的速度快一些,落地就会更重一些,这样就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震住猎狗,赢得时间,救自己的孩子。

师:从你们的话里,老师不仅看到了老麻雀从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地上的动作,还看到了老麻雀的内心活动。那么老麻雀此时是怎样想的呢?

[外在的动作是内心情感变化的结果,如果能透过外表读懂内心,那样的对话才是深入的。]

生: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飞下去救我的孩子就这样等死吗?不行,我是母亲,我得想办法。让我来试试,看这样能不能救我的孩子。

师:面对危险不退缩,积极想办法,好!

生:我要是石头就好了,这样肯定能把猎狗砸跑。

生:飞得快些,再快些,这样就可以救我的孩子。

师:正因为老麻雀是这样想的,所以它希望自己像块石头,事实上它也确实像石头。这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扑”看出,“扑”让人感觉很猛。

生:我还从“扑”看出老麻雀的不顾一切。

师:为他的“不顾一切”鼓掌!

[这个“不顾一切”已经真正从外表读到内心去了。]

师:不顾一切的“一切”指什么?

生:指身体,它不怕受伤。

生:生命,他这样像石头似的落下来可能是把自己送到了猎狗的嘴边。

师:是的,老麻雀是在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来救自己的孩子呀。当它像石头似的落下来的时候,它的身体会——,它的生命会——,这些它知道吗?但是它——(引导学生说它把自己当成了没有知觉的石头,它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救自己孩子的武器。)

师: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生:勇敢的老麻雀!

生:奋不顾身的老麻雀!

师:为谁奋不顾身?

生:为自己的孩子不被猎狗吃掉。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佩服。

师:读出你的佩服。

生:崇敬。

师:读出你的崇敬。

生:感动。

师:读出你的感动。

生:我想补充。我还从“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看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面前的勇气和胆量。

师:说的真好!知道什么叫“扎煞”吗?

生:我从图中看出扎煞就是翅膀张开,身上的羽毛全都竖起来了。

师:你真会学习!

生:老麻雀明知凭自己救不了自己的孩子,都绝望了,可它还要做最后的一拼。

师:噢,是什么力量是它这样去做呢?

生:小麻雀是它的孩子,小麻雀正面临危险,它的妈妈得救它。

师:呀!多伟大的“爱子之情”呀!

生:老师,我想说:“多伟大的母爱呀!”

生:老师我想对老麻雀说:“你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那我们怎样把我们心中对老麻雀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呢?

[读是理解的外在表现,是情到深出的自然流露。学生有了深入的理解、体验,自然就能读出感情。]

(一生读得语调很低,语速很快。)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感觉此时情况太危急了,老麻雀很着急。

(一生读得语调很高,铿锵有力。)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老麻雀不顾一切从树上扑下来,它太让我感动了,所以我读得声音忍不住就高了,我是想表达我对老麻雀的敬意。

师: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对这只可敬的老麻雀行一个注目礼。

(生齐读)

师:现在你认为作者把老麻雀比作石头恰当吗?

生:恰当,我知道了这里不是说老麻雀的样子像石头,而是那种感觉像石头。

师:什么感觉呢?

[我知道他们说不出这种感觉,于是我告诉学生们: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样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但这个相似可以是外形上的相似,叫“形似”,也可以是同学们说的感觉上的相似,那叫“神似”。形似的比喻让我们感觉形象,神似的比喻更让我们感觉有味道。老麻雀希望自己像石头,表现得也确实像石头,所以屠格涅夫看到的是“像一块石头似的老麻雀”,从这个“像一块石头似的”,我们读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悟出了最伟大的母爱。原来无情的石头却是这样的有情,这就是比喻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让学生诗意的栖息在课堂上”,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所谓诗意,我想那应该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感情的世界,学生将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成长。石头本是无情物,可在一番争论、解读、对话之后,它却变得 满含深情。这个教学片段说明:

1.只有走进去,才能读出来。文中的这一段文字,学生在初读之后就能感觉到它很感动人,很值得一读,但怎样读才是真正的感情朗读,才能在读时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初读时,学生一脸严肃,读得很激昂,读得很有力,但缺少情,因为他们的内心还没有真正被震动。只有学生从无情的石头之中悟出浓烈而深厚的情感时,他们的心灵才会发生震颤。此时,声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语速的快慢,已不是技巧,而是表达感情的需要,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自然会显现出内心的感受。所以教学这一片段的感情朗读,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和交流。

2.表达的技巧有必要在高年级教学中加以渗透。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那个疑问就是对比喻的形似与神似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揣摩语言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在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没有必要回避对这一问题的讲解,应当恰当的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升。我想这个时候教给学生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空的,它是生动有形的,是具体可感的,是妙不可言的,也是弥久不忘的。如果许多年以后,学生提到比喻句,还能想到“无情的石头”是那样有情,那说明比喻的魅力已深入学生之心了。

不过教学之后,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石头”的比喻,那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邱少云像千金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如果课堂上我能把这句话拿出来让学生仔细品一品,那学生对比喻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深刻。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anli/346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