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第四段]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知识整理一、 字词。 1、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煮茗(míng) 蛰(zhé)居     闽粤(mǐn)(yuè)    丰腴(yú)        赭(zhě)色 乌桕(jiù)       远阜(fù)          诳语(kuáng)       惊骇(hài)       雾霭(ǎi) 喷薄bó)     阴霾(mái)     攫来(jué)             混沌(dùn)       瘴气(zhàng) 剔(tī)透        粗犷(guǎng)   奔放不羁(jī)      千峰万壑(hè)    咆哮(páo)(xiào) 壬(rén)戌   举酒属(zhǔ)客  窈窕(yǎo)(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       酾(shī)酒             横槊(shuò)      匏(páo)尊相与枕藉(ji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 yóu) 衽(rèn)席      攒蹙累积(cuán)(cù) 斫榛莽(zhuó)(zhēn)  箕踞而遨(jī)(jù)              颢(hào)气             引觞(shāng)满酌     僇(lù)人 施施(yí)(yí)而行          焚茅伐(fá)            无尽藏(zàng)    垤(dié) 涟漪(lián)(yī) 鼬(yòu)   蓊郁(wěng)        鳘鱼(mǐn)       忧悒(yì) 酢(cù)      追溯(sù)      嗥叫(háo)             驯服(xùn)       迸发(bèng)  毛骨悚然(sǒng) 蜿蜒(wān)(yán)   湍急(tuān) 饿殍(piǎo)      艾蒿(hāo) 2、 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煮茗    蛰居    丰腴    赭色        乌桕    诳语    惊骇    雾霭    阴霾 攫来    剔透    粗犷    奔放不羁    千峰万壑    壬戌    棹 扣舷    袅袅    酾酒    横槊    相与枕藉        嫠妇    愀然    引觞123456满酌    施施而行        涟漪    忧悒    酢      追溯    嗥叫    毛骨悚然蜿蜒    饿殍    艾蒿 3、 解释下列词语。 诳语:骗人的话。       忧悒:忧愁不安。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安谧:安宁,安静。 愤世嫉俗: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憎恶。 息息相通:说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4、 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3)山川相缪 (通“缭”)         4)?,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3)一词多义(例)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1234562)属 a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 yao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4)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5)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6)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7)苟 a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b 欲苟顺私情 (假如) 8)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9)异 a 始指异之 (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10)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11)为 a 余自为像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12)而 a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3)乎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b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5)特殊句式(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二、文学常识 1、赋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1234562、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作家作品 1)郁达夫:名文,字达夫。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2)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5)梭罗:作家、思想家。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6)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沙乡年鉴》的作者。 三、 课文内容 (一) 中心、结构、写作特点 1、《江南》: 总写江南冬景与北国冬景的不同之处,突出江南冬景的可爱。 寒郊散步——特异的恩惠 江南的雨景——悠闲迷人 具体描写江南的冬景 江南雪景——美丽 无雨无雪(旱冬)——快活逍遥、最受欢迎 亲身感受江南的冬景 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2)语言清新简洁 2、《西地平线上》:文章共写了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第一次日落呈现在群山之巅,在苍茫的远方。第二次日落的背景是罗布淖尔荒原。第三次日落是在北疆的草原,这次不是直接写日落,而是借火烧云的景象间接地写落日及落日所导演的雄伟风景。 写作特点:语言简约质朴,有一种雄浑苍劲之美。 3、《赤壁赋》:这是一篇文赋,保留了传统赋体的对话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散句,行文挥洒自如,奔放豪迈;情、景、理水乳交融,景中含情,情中寓理;全文波澜起伏,由喜而悲,转悲为喜,但始终喜中含悲,悲中见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全文的结构:首先点明与客泛舟赤壁下,描写江山风月的景色,是何等飘逸。接着,借萧声引起悲感,并引出客人的谈话,道出曹氏往事,指出人生易尽,不如江水明月的无穷,又是何等黯淡。继而,引出自己的看法,来回答客人,说明物我水月,皆无穷尽,且吾人可以共享山风明月的乐趣,又是何等超脱。结尾以痛饮酣睡收结,又是何等畅快。此篇行文,有如天马行空,空灵飘逸,笔端寄兴,如有神助。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 作者以旷达的胸怀和人生态度,蓄天地之灵气、化万物之精魂,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的真谛,也同时表现了作者高远的情志。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不仅仅停留在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上,而且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升华为具有独创性的审美意象。 1234564、《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山水的情况,然后重点写始得西山宴游的情况。写西山,突出了他形势高峻、气象雄远的特点。作者寄情于景,把自己的身世早育、思想情感与山水结合起来,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 写作特点:(1)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2)以群山衬托西山的描写手法,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3)语言上,句式多变,语言精练。 5、《寂寞》:文章1--6段主要是平白的叙述语言,静静地将作者的“寂寞”描述出来,第7、8两段则在前面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对大自然热切的礼赞。 写作特点:(1)描写景物细致入微;(2)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6、《像山那样思考》:作者从一声寻常的“狼的嗥叫”写起,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哲理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提倡人类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接下来的一段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嚎的反应。第4至9段讲述狼被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二) 重点语句赏析 a、理解下列句子(例) 1、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瓦尔登湖始终独处于这片森林中,大自然是寂寞的,瓦尔登湖也是寂寞的,而“我”基于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认识,把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员,自由来去,平等视物,就明显感到最富于自然性的才是最人性的,于是可以感到有许多“同类”,许多“伴侣”,因而并不寂寞,更不必瓦尔登湖寂寞。) 3、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这组排比句出现在对景物的充分描写之后,深切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看成大自然的普通一员,消除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优越性之后的感受。这是对大自然的爱,也是对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追求,更是对自然的尊重,是一曲人与自然相融的赞歌。)b、翻译下列句子(例)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萧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4、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5、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 1234566、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8、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四、写作材料梳理模块四:像山那样思考(自然之美——思考自然——爱护自然)

模块

主题

材料

延伸

像山那样思考自然之美郁达夫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以独特的想象展现了江南冬天的温暖、生机、闲适: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故都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思考自然高建群以缜密的结构展现了三次不同特点的西部落日图,从壮丽景象中感悟人生与历史。1.景中之情:(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古道、落日、冷雨、梧桐、杜鹃鸟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4)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2.文人——挫折——山水——态度(李白、柳宗元、苏轼、朱自清、沈从文、史铁生)苏轼在水月下的一场对话有历史的感怀、个人的遭际、宇宙的哲思。语言优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柳宗元在生命遭际的低谷,纵情山水,达到宠辱皆忘的境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爱护自然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方心灵的净土。超然台、《空中楼阁》、《陋室铭》像山那样思考——人在思考人的本性1.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的话题: (1)       像xx那样思考 (2)       思xx 2.物与情:仙人掌—信仰;火山—厚积薄发; 向日葵—阳光人生;  浮萍—漂泊;狗尾草—生命不屈;                           油菜花—生命、活力;蝉鸣—歌唱;            江南的雪——认真执着;浪——搏击人生;   溪水——平凡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98.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