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第二课时教案】鸿门宴(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微笑)相信每个小组都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发言,下面就请在座的各位“挑剔”的观众来发表意见。
生:我们组认为鲁军表演樊哙最为精彩,因为他抓住了樊哙粗犷而又机智的特点。张良话未及出口,樊哙便从其匆匆之步履中察觉鸿门宴上早已是剑拔弩张、杀机四伏,焦虑关切之情不由冲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没有寒暄,没有客套,有的是一种机警、一份责任、一颗赤胆忠心。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樊哙迫不及待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跃然字里行间,充分显示了樊哙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谊。樊哙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让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无端喜爱,再赐卮酒。樊哙瞅准机会,借酒发挥,慷慨陈辞,替刘邦说出了想说而又不便说抑或不敢说的话。他先数暴秦之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意谓天人共愤;接着夸刘邦之功,“先破秦入咸阳”,暗指项羽无能;再表沛公之德,“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映射小人之心;然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语,前硬后软,引君入瓮。最终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之心、刚愎自用之志,彻底摧毁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那份怒火和霸气。一番煌煌大论,几度欲擒故纵;寓假于真,藏虚于实,貌似理直气壮、推心置腹,实则一派谎言、混淆视听。说者信口雌黄却能滴水不漏,以假乱真却能瞒天过海;攻心战术,旁敲侧击,句句中的。刘邦逃出宴席后,樊哙又能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来抚慰刘邦的不安。鲁军的表演挥洒自如,把一个智勇双全的樊哙表演得恰到好处。
【学生鼓掌。】
师: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你们组的点评也可谓文思敏捷,神采飞扬。看来司马迁的描写也真是成功,寥寥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樊哙就深入到了每位同学的心中。那么让我们一起朗读,重温一下第四段精彩的描写。
【学生齐读第四段。】
师:刚才这一组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再请大家评评其他人物。
生:我们组认为黄磊扮演的范增形象也不错。范增的足智多谋在文章一开篇就有所展示。项羽大怒要进攻时,范增的一番分析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而在宴席上,范增先是举“玦”以示杀掉刘邦,下来又派“项庄舞剑”借机行刺,到刘邦逃席后收到玉斗,范增痛心不已,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范增就如同是一个先知,他也先于其他人悲痛。如果说表演有不足之处的话,就是还不太成熟,缺乏一点儿老谋深算的味道。
师:点评很好,既有鼓励又有指正。的确,范增是一个异常聪明的人,完全可以和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智者的代表诸葛亮相媲美。要演好这个角色,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做支撑。请大家继续发言!
生:我们组觉得王磊扮演的刘邦也不错。刚开始刘邦得知项羽将对自己有所举动时是“大惊”,但是在之后与张良的分析中继而“默然”,紧接着沛公生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何等善于利用人,何等善于狡辩。王磊同学紧紧抓住这些细节,很注意人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刘邦形象。123
师:刘邦为了平息项羽的愤怒,想出了这招以退为进的妙招,于是才引出这出“鸿门宴”。有几处字词、句式要大家特别注意。首先是“为”在本文大量出现,哪位可以为大家整理、归纳一下?
生:“为”作介词,读“wèi”,例如“君为我呼入”,解为“替”;又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解为“为了”。但是当表被动时,如“吾属皆且为所虏”中,要读“wéi”。另外“为”还可以作动词,相当于英文单词“do”,它的翻译非常灵活,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是介词“替”,后一个就是动词,可译为“出、谋划”。再如“窃为大王不取也”中译为“认为”;而在“皆为龙虎”一句中表判断,可译为“是”。
师:很不错,能够把已学知识迁移到本课,而且归纳得很有条理。在本课,我们还要补充一个新用法,那就是43页的“何辞为”一句中的“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读作“wéi”。至此,我们已经掌握了“为”的所有用法,请大家做好整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字的活用类型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师:对!见了这么多的名词作状语,我们今天给大家做一个归纳。请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打出归纳。】
师:第一种:常以身翼蔽沛公。(比喻式,像“翼”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第二种:吾得兄事之。〔以兄礼,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第三种:道芷阳间行。(抄小路,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第四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第五种:亚父南向坐。(朝南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第六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晚、连夜,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学生做笔记
师:还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所以”请大家特别注意。
生:指“……的原因”。
师:“所以”在文言中还有一种用法是什么?
生:表“用来……的方法”,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另外还有“非常”的意思是什么?
生:意外,是古今异义。
师:本文还出现了哪些古今异义的词语?
生:(此起彼伏地喊)婚姻、山东、河北、河南。
师:同样请大家下去后整理、归纳。还是回到表演的话题上,哪个组可以评判一下本文的主要角色项羽呀?
生:我们组!我们觉得王志斌同学对这个角色的把握还不到位。
师:终于有大胆提出批评意见的了,很好!请王志斌同学不要介意,有指正,才有进步嘛,我们倡导的就是在相互切磋中学习、提高嘛!请谈谈你们组的高论。
生:我们组认为文章对项羽的刻画似乎表面上并没有其他角色那么鲜活,王志斌同学的表演也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项羽这个角色恰恰就是在这不分明中见真性。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反应除了开头的一处“大怒”之外,似乎并无任何大的举动,但是他的每次被动的反应背后都无时不透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矜功伐的性格特点。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比较缺乏心理描写的,而人物的心理主要是通过外化的言行来流露,而项羽的一番似乎不张扬的言行其实都包含着他的个性特点,这是需要演员仔细琢磨,通过细微的面部神态来表现出来的。表演难度更大。而王志斌同学在表演的时候就忽略了这个问题,使得这个人物显得没有光彩,比较呆板。123
【学生一起鼓掌。】
师:(微笑)很有见地的一番话,看来你可以考虑将来去做导演了。王志斌同学你觉得能接受刚才的一番批评意见吗?
生:当然,我觉得自己有茅塞顿开之感。其实在开始考虑演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似乎不知从何表现这个非常有分量的人物形象,现在知道了。
师:好!冲着你的谦虚好学,本学期的课本剧比赛一定会给你一个角色。
课堂小节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令我们更加了解了樊哙的智勇双全,范增的老谋深算,刘邦的狡诈多端,项羽的自矜功伐。故事的胜败也就在这些人物的交锋中注定了。虽然知道大家还意犹未尽,但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只能先讨论到这里。其他组的发言稿下课交回来,老师会一一认真审阅、回复的。
布置作业
师:本文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很多,今天请大家自己先做一下积累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再互相查漏补缺。下课!
板书设计
鸿门宴
胜              败
刘邦:诡计多端    项羽:自矜功伐
樊哙:智勇双全    范增:老谋深算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93.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