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导学案|《再别康桥》导学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作家作品。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其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志摩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字句清新,比喻新奇,韵律谐和,富于变化,追求艺术形式华丽与整饬,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以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课文阅读。
(一)第一节:写诗人只身悄悄离开康桥。
2、诗中连用三个"轻轻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第二节:写岸边倒映在剑河里柳树。
3、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这里通过"金柳"的意象表现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
4、"招摇"一词表现是什么?
5、"甘心"一词表现是什么?
(四)第四节:写康桥边的潭。
6、"那榆荫下的一潭"是清泉,可作者却说"不是清泉",是"虹","是天上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当指什么?
(五)第五节:写诗人驾船寻梦。
7、这一节的驾船寻梦与第二、三、四节所写的"金柳"、"青荇"和"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但其表现有所不同,请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简析。
内容分析:
形式分析:
8、"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两个诗句从哪两个方面写寻梦,目的是表现什么?请简析。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六)第六节:写"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一节写诗人从梦幻中回到现实。
9、"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有人这样解释这两个诗句: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123
10、很多评论者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请问"极致"表现在哪里?请简析。
(七)第七节:写呼应开头,写诗人只身悄悄离开康桥。
11、诗末一节呼应开头,在呼应中有变化:"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来就带不走的,诗人却说"不带走",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再别康桥》导学参考答案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以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三、课文阅读。 (一)第一节:写诗人只身悄悄离开康桥。 2、诗中连用三个"轻轻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怕打扰了康桥的静谧,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依恋。 (二)第二节:写岸边倒映在剑河里柳树。 3、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像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这里通过"金柳"的意象表现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对美丽、柔情的康桥眷念之情。 (三)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 4、"招摇"一词表现是什么? 表现康河对诗人的友好的热情。 5、"甘心"一词表现是什么? 表现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四)第四节:写康桥边的潭。 6、"那榆荫下的一潭"是清泉,可作者却说"不是清泉",是"虹","是天上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个"梦"当指什么? 是作者在这里学习与生活的依稀记忆,从而表现对康桥深沉的恋情。 (五)第五节:写诗人驾船寻梦。 7、这一节的驾船寻梦与第二、三、四节所写的"金柳"、"青荇"和"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但其表现有所不同,请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简析。 内容分析:第二、三、四节所表现的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较为平静,而这里较为激昂。 形式分析:如果说,以上"金柳"、"青荇"和"潭"是实写,那么这一节是虚写了。 8、"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两个诗句从哪两个方面写寻梦,目的是表现什么?请简析。 第一方面:时间,写寻梦之晚,表现诗人的执著; 第二方面:心情,写寻梦情绪,表现诗人的愉悦。 (六)第六节:写"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一节写诗人从梦幻中回到现实。 9、"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有人这样解释这两个诗句: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不够准确。这一节写的诗境复归寂然。诗中的"悄悄"与"笙箫"、"夏虫"与"沉默"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旨在表明诗人的情感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的难以遏制,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诗人对康桥的依恋。如果解释为"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那这寂静的环境就不寂静了。 10、很多评论者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请请问"极致"在哪里?请简析。 123诗人在沉默中离别康桥,体味离别的惆怅;而康桥也与诗人感同心受,舍不得诗人的离去。作者把自己的愁绪移情于心爱的康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离愁别绪,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极致"。 (七)第七节:写呼应开头,写诗人只身悄悄离开康桥。 11、诗末一节呼应开头,在呼应中有变化:"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来就带不走的,诗人却说"不带走",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123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