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语文教案-诗歌鉴赏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把一件事情、一种情绪表达清楚可能着墨很多,对于一个高中生应该说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若想“言少而意全”却不那么容易了。

诗歌便是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用很精简的几句话表达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前曾经学过一些现代诗歌,告诉了大家鉴赏诗歌的方法,还有人记得吗?(回忆一下)

 

幻灯:音乐、绘画、建筑(三美);内容;主题;其他(写作背景等)

 

(就作者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简单说一下,一般来讲我们淡化他的背景,主要谈我们读诗的真实感受,当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毛泽东的诗歌,我们就不得不和政治相联系;而鲁迅的文章、诗歌我们就不得不和当时的社会黑暗相联系。但是大部分诗歌,尤其是现当代的作品,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没有给你作家背景,我们一般是不作考虑的。)

那么,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该从何入手去了解,把握主题,领会其情感(听好我的问题,重复一遍:若只想领会其主题,领会其情感,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呢?)

幻灯:意象、意境

何为意象?什么又是意境呢?

1、            意象:“意中之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2、            意境: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动态画面,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主题)

 

通过语言刻画一个个典型意象、以及意境,我们就可以进入诗歌,用心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了吗?

回忆一下曾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通读一遍整体感觉如何?有哪些意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只为写树而写树吗?象征含义为何?(意境)……

(一一回答)

通过复习《致橡树》,我们知道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就是抓住了意象、意境来帮助大家进入诗人的思想领域与其产生共鸣的,而且还知道了一首诗可能有很多意象,但总有一两个是核心,是比较重要的,其他则是陪衬,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至于这幅画是怎样的?——它不像实在的影视作品、清晰的摄影照片,我们只可看;诗歌通过文字所表现的意象、意境却可加以自身的创造,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各异,自然感受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随其成长而有不同的领悟。这便是所谓“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当然,也不是毫无边际的胡乱揣摩,只要围绕其核心即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刚我们复习了《致橡树》,下面检验一下你掌握的情况,先来点简单的,咱们循序渐进。

 

幻灯:《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意境:尽管夜再黑,现实再残酷,但它却不能阻止人对光明的追寻。)

                        (黑色的眼睛是黑夜给的,不也是很讽刺吗?!)

 

幻灯:《远和近》: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意境: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有隔膜,渴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个环节——把握其主题、情感,即意境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注音、朗读。如果说刚刚时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上显示一下。),那么下一节课就是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神奇),要动真格的了,细细分析。

幻灯:预习《雨巷》注音、朗诵

  

上课、起立、问好、请坐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鉴赏诗歌中重要一个环节——把握其主题、情感,即意境的方法,还有人记得是什么吗?

 

幻灯:意象、意境。

 

好!这一节课我就带领大家运用这一方法来学习《雨巷》。

首先,由我来朗诵一遍,各位同学可以闭上眼睛,用耳去听,用心去想,然后告诉我你的感受。(提示:美/不美 ;欢快/低沉?)(朗诵后稍停顿六、七秒,让大家回味)

 

幻灯:《雨巷》戴望舒   

幻灯:《雨巷》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板书)  (凄美、哀怨、无奈、愁绪……)

让人哀怨、难受的诗也美吗?——对!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的有时更具魅力。

好了,刚才大家说了一些初步的整体感受,至于是否较为贴切,等我们学完之后,你们自己去判断。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20页。放开声音,自己去朗诵一遍。要求第一遍熟悉诗歌(注音);第二遍边读边画出意象。

 

幻灯:朗诵要求。

 

时间到,请坐好!请看幻灯,显示了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的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幻灯:彳亍:chi (四声)chu(四声)  小步,走走停停。

      颓圮:tui(二声)pi(三声)  被毁,倒塌。

 

      意象:油纸伞、雨巷、我、篱墙、雨、姑娘(学生回答,可补充)

 

诗中描写了许多意象,在这些意象中留给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两个?

 

幻灯:我  姑娘(学生回答)

 

很准确!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诗中是怎么样描写这些意象的。首先看较为重要的两个。(学生回答)

 

幻灯: 我:独自彷徨  希望  默默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愁怨  彷徨  默默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凄婉迷茫  太息的眼光

 

描写姑娘的词语中有一个是“丁香一样的……”,何为丁香?丁香花有谁见过吗?谁了解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可发言)

 

幻灯:展示“丁香”图片两张

丁香,在夏季盛开,多为淡紫、粉、白色,貌不惊人,容易凋谢,然而却可以散发淡雅的花香。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曾有过这样的佳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结就是指丁香的花蕾,多象征美丽,高洁,愁怨,是较为传统的表现方法。

现在,大家对丁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回过头再来看看在《雨巷》这首诗中用“丁香”来形容的“姑娘”(稍作停顿)作者虽然没有细致刻画她的容貌,但是她的形象,特点是不是较为清晰了?

好,结合诗中的描写,我想在你们的脑海中已经不自觉地显现除了一个你所期盼地“丁香一样的姑娘”,请你试着说说她的样子、特点。(提示:穿着、颜色、音容笑貌、动作、性格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心中的她应该是飘逸而高雅,文静而内向,忧郁而又不失沉稳,哀婉而又不绝望,会给我一个友善、含蓄的微笑……(稍停)

 

我想每个人的期盼都不尽相同,但一定是很唯美的,那么请记住她。然后,我们再回顾一下刚刚咱们一起找出的其他意象(油纸伞、雨巷等)。既然“我”“姑娘”是较为主要的意象,那么其他无疑是“陪衬”。它们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

(有的书上写明了,有的则需要同学们的想象。)

 

幻灯:油纸伞:淡雅的色彩、图案        

(出幻灯的图案)

      雨巷  :悠长  冷清  青砖灰瓦的巷子  只有雨水的嘀哒声

      篱墙  :因年久而有的损伤,脱落的墙灰

 

各个意象各自独立,却又使我们觉得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关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那么这种关系,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全诗)……

当组合之后,整体感知,各个意象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便形成了意境。自己仿佛成为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这样一感受,可否抓住了共同的东西(特点?)

 

幻灯:意境

     问题1及答案:低沉、忧愁、哀怨、寂寥

 

我们分析之后的这个结论和第一次的那个初步的整体感受相差无几,可见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分析汇合到了同一点,应当确认它是正确的。

 

这种共同的东西是全诗的主要感情基调,然而在画面流动过程中,随着变化,“我”的心情是否也略有不同呢?为什么?

 

幻灯:随着变化,“我”的心情也有不同

      漫步之初,  寂寞,彷徨,有希望,然而这美好的希望却“走尽这雨巷”,在“雨中消散”,倏忽即逝,只留下孤单的一人,继续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和那越来越渺茫的梦一般的飘然而逝的姑娘。

   

     (小)彷徨  惆怅——(大)希望——失望——(大)彷徨  惆怅——(小)希望

 

好!回忆一下,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意象特点,共同的感情基调及细微变化,那么请你认真思考,深入挖掘它的意境是什么?(提示:可以通过各个主要意象的喻意来总结。)(提示:这首诗初读像是描写什么的?——爱情——那么,你如果认为是描写爱情的,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呢?)

 

幻灯:“雨巷”喻示寂寥、空虚、沉闷毫无生机的内心世界

     “姑娘”喻示与自己灵犀相同,美丽、高洁、忧郁哀婉的情侣

     “ 我”在孤独中追寻醉人的爱情,却如梦般缥缈,欲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

 

表面言情的《雨巷》,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它的意境呢?(提示:理想诗)

 

幻灯:“雨巷”喻示阴冷、黑暗、压抑生活

     “姑娘”喻示美好的一切

     “ 我”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与失落中体验这更痛苦更无奈的煎熬。

 

好!至此,我们可以说比较准确的理解了《雨巷》,感受到了它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就是通过意象、意境得出了这些结论,可见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只要大家多加练习,我们就可以在感受诗歌外在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内在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在刚刚上课的时候我朗诵了一遍,那么在学完之后,大家对它都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朗诵起来应该更有感情,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朗诵一下。

 

幻灯:背诵《雨巷》

幻灯:下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8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