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_简笔与繁笔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运用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学会辨证地看问题。3.培养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教学终点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 分析第1段和第5段文章的思路。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自读指导]一、导语 论述文章的繁简已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应繁却简,则内容贫乏,枯燥无味;应简却繁,则内容又繁冗,累赘难堪。如何才能做到繁简各尽其妙呢?相信同学们在《》中会找到答案的。二、通读全文,尽量用原文词语归纳全文要点1.出示投影(1)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_________(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___________(3)文章繁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4)当今创作存在着的问题是____________(5)解决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6)作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2.学生填空明确:(1)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病忌(2)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章的多寡论(3)句有可削,字不得减(4)有一种长的趋向,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5)提炼生活,洗练语言(6)简练为文。3.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可用图表显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一、 提出问题       前人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             起点         补充观点:简繁要一分为二                          举例子:《水浒传》《社戏》      二、分析问题        简练的标准和途径                          现今创作上的问题:简淡、繁冗      三、结论   终点     提出主张,提倡简练三、讨论分析局部思路1.学生朗读第1段文字,讨论分析第1段的思路。明确:第1段共10个句子。可分为两层。第一层①~③句,提出观点;第二层④~⑩句论证观点。两层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第一层3个句子,思路是从“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问题上的主张出发的,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分为二有所肯定,又指出偏颇。第二层7个句子又分为两层。④~⑦是第一层,讲道理,④句论简,⑤~⑦句说繁,二者并列,以繁为重点。⑧~⑩是第二层,摆事实,总结大师的创作经验,,都可得宜尽妙。总之,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文章有繁简,以简练为佳、繁冗为病。文字也有繁有简,简笔繁笔都可以运用得当、不违简练要求;也都有可能处置失当,犯下病忌。2.讨论分析第5段的思路。(1)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2)思考:文章第5段强调的是什么?从整体思路上看,它与前4段有何关系?明确:第5段强调的是: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从全文思路上看,它是前4段内容的延伸深入。(3)思考: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是什么?明确:标准是“无可剔,不得减”。途径是提炼,即对生活的提炼,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提炼。四、整理总结课文思路1.出示投影本文思路的起点是(1)   ,并进行阐述;接着举(2) 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引用古人论述,提出(3)(4) ;认识明确后,指出 (5)(6),最后针对性地提出 (7的主张。思路终点落在解决问题的写作意图上。2.学生填空后明确:(1)在人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⑵简笔繁笔的范例;⑶文章繁简的标准;⑷途径;⑸当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⑹原因;⑺简练为本。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六、小结全文文章是一篇文艺随笔。它生动活泼地论述了简笔和繁笔的关系、标准、途径,解决了当今创作上存在地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对现在的中学生也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他们懂得简练为本的道理,并在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以培养良好的文风。七、布置作业 鲁迅《秋夜》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家后院,可以看见墙外的两株大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试问,这个句子用简,还是用繁,分析其表达效果。[板书设计 ]                                                           简笔                                     繁笔                    言简意赅             简练              以繁胜简       肯定 
                    言简意少                   提          繁冗拖沓       否定                                               炼                                       生活、语言[延伸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都已给了标号,文后对这篇文章思想的分析和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真正的强者①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仰慕各种各样的强者,也热切地希望自己能成为强者。②什么人是强者?我曾毫不含糊地回答,能战胜别人的人便是强者。③在战场上厮杀,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能踏着血泊穿过硝烟走向胜利的人;在运动场上争雄,在力量、速度、技巧的较量中遥遥领先,能赢得金牌或奖杯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地、勤奋地、创造性地工作,被同行誉为“佼佼者”的人……这样的人,可谓强者。④经历了富于幻想的少年时代,经历了勇于进取的青年时代,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苦难,当我沉思地迈向中年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我已从旧时的战胜别人的强者梦中醒来,又跌进了一个新的战胜自己的强者之梦,强烈地希望战胜自己。我想,一个人要战胜别人固然并不容易,但要正视和克服自身地弱点,更要有十倍的勇气和百倍的坚强。⑤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强明能干或血统高贵而骄傲自大,他们要战胜这个弱点,不知要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评,作多少番深深的反省,他们是人生征途上的马拉松健将。有的人为了战胜疾病和伤残,忍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无畏地向死神宣战,坚韧地同命运抗争,把厄运地千斤重压举起和推倒,令重量级地举重猛将也肃然起敬。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自律的人,为战胜惰性而反复自策的人,为战胜暴躁而时时自制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励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⑥朋友,不要冲着别人逞强吧。假如你能在思想上、作风上、性格上、气质上、心理上、身体上战胜自己的弱点,你便是一个真正的强者。A.作者先写什么是强者,再写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最后呼吁人们做真正的强者,共分三层:①②③    ④⑤    ⑥B、作者先写自己仰慕强者,希望成为强者,再写自己悟出什么是真正的强者,最后呼吁人 们做真正的强者,共分三层:①     ②③④⑤       ⑥C、作者先写自己仰慕强者,接着写战胜别人的人是强者,而后写自己悟出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最后号召人们做真正的强者,共分四层:①      ②③     ④⑤     ⑥D、作者先写自己仰慕强者,希望成为强者,再写战胜别人的人是强者,最后写自己悟出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共分三层:①     ②③      ④⑤⑥答案:C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316.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