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汩罗行》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从童年吃粽子,赛龙船写起,为全文奠定了浓厚的怀念屈原的情感基调。随后,作者通过介绍汩罗之行,穿插讲解了与屈原相关的人文景观,记叙了生动鲜活的历史传说。全文“文不离行,行不断史,史不隔情”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二、课文分析:
问题(1):作者游汩罗,却从童年往事开笔,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启发解答:文章从粽子上市,端阳已近入笔,追忆童年纪念屈原的习俗,又写了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名剧《屈原》的发表,以及自己建国后几登行吟阁的眷顾,引出汩罗之行的缘由,同时,在文章开头大力渲染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也为文章后面汩罗之行中发表议论和抒情奠定下较好的情调基调。
问题(2):通读全文,说出作者汩罗之行的游踪线索(路线)是什么?
启发解答: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自己的游踪,即:长沙 汩罗-濯缨桥-屈子祠-独醒序、骚坛-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桃花洞-屈潭、陈尸墩、十二疑冢、楚塘。
问题(3):在记叙游踪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哪些与屈原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启发解答:穿插在行文中的历史故事有“玉水桥下洗衣濯足”;“行吟泽畔”;“怀沙投江”;“屈原与渔父谈话”;“创作《离骚》《九歌》”;“女媭望爷魂归”,“洞庭龙君陈尸墩上”,“女媭建十二疑冢”等,这些历史故事有实有虚,实写之处再现屈原品行的高洁,虚写这处表现了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尊敬和爱戴。从另一个角度上,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也使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形象立体、丰满。
问题(4):请解释一下,“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屈原怎样的人格精神。
启发和解答: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一生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品质清高,洁身自好,时常用“芳草”“美人”自喻清洁无瑕,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诗人虽然也有忠君的迂腐,但却始终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的这种高洁人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问题(5):这一篇文章在写作艺术上有何借鉴之处?
启发与解答: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其间又穿插介绍与屈原相关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还加重了它的文化品味和历史凝重感。
三、补充资料:
⒈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年轻时,受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第一次被放逐到汉北一带。怀王三十年,受子兰诋毁,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汩罗江。
⒉屈原的主要作品:《汉书? 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为《离骚》、《九歌》(11篇)、《九章》(19篇)、《天问》、《远游》、《卜居》、《渔夫》等。
⒊《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离骚》的题旨为:“离,别也;骚,愁也。”所以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是屈原在被放逐时内心精神的再现。
四、基本字词:
汩(mì )罗江 菖(chān g )蒲(pú ) 海艾(ài ) 黍(shǔ ) 玉笥(sì )山麓
濯(zhuó )缨桥 渔父(fǔ) 女媭(xū ) 扁(piān)舟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详细阅读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详细阅读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详细阅读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详细阅读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详细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详细阅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详细阅读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