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_记念刘和珍君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拟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背景 朗诵 线索
    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
    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 第一课时:背景 朗诵 线索一、  背景介绍(详见参考66面,学生有练习册17面的“课文补注”)只板书提示: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两星期───────┘ 二、  这篇文章感情浓烈,文辞精警,熟诵之,将受益匪浅!      请听本人灌制的录音朗诵。  (因为《》预习提示要求:“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体会语言特点”,所以重点讲授:) 三、  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线索──本文重点      可先问学生本文的线索。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具体地说: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部分)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板书: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四、  小结:1.学习了朗诵及文字。           2.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作业 :思考课后1、2、3题。 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线索”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一、二大部分):发下“一课一练”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作“一课一练”第11题)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总之,1、2、3部分侧重与悲痛的忆念、哀悼。     随堂作业 :      涉及第一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6、7、8 选择题                       (也就完成了课后第一题)                   课后二大题的1 小题     涉及第二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9 选择题                   课后二大题的2 小题     涉及第三部分的课后三大题的1、2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10选择题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文人学者”流言:“受人利用”     罗网,攒射,血污     随堂作业 :      涉及第四部分课后二大题的3 小题     涉及第五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14选择题 三、小结:      一、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两大部分: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二、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作业 :1.课后第五题(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2.思考第四题
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  一、查课后第五题完成背诵的情况。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三、四大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六部分)      徒手请愿,意义寥寥  饭后的谈资,流言的种子     人类历史*“血战”前行     亲人伤悲     随堂作业 :      涉及第六部分的“一课一练”卷  第15选择题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临难从容,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足为.....明证。     苟活者……看见……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随堂作业 :      涉及第七部分的 课后三大题的3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3.4 选择题                    课后二大题的4 小题                    “一课一练”卷  第12选择题    三、小结:      一、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三、四大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二、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三、《》语言特色 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      (以第四大部分即第七部分第二段为例具体讲析) 2.语言警辟、深刻,发人深思。      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如“真的猛士……”“沉……亡”)     抽象事理形象化(“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     重复含深意(始终微笑着/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说不出话/有要说的话)     作业 :做完“一课一练”卷还剩余的作业 。附录  一、《》中“徘红”之意义  1.在此文中应解为“浅红”“淡红”方合作者原意。 2.“绯红”的正确释义应为“大红色”(辞海)或“鲜红”(现代汉语词典); 《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均释“赤色”;大冶方言中仍有,也是“很红”义。 二、《》一文一联:(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三、又一种板书:  ┌动机和目的:程君正告  哀痛烈士  揭露敌人  唤起民众 │              ┌订《莽原》┐ │内┌歌颂刘和珍┤女师大风潮│从容勇毅沉勇友爱──崇高伟大 │  │          └3.18死难  ┘ │  │          ┌府门喋血         ┐ │容└揭露反动派┤                 │惨象、流言 │              └文人学者阴险论调 ┘ └死难意义 四、补充作业 :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份: 1.中国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礼堂外徘徊。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这一回在弹而中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五、另一教学步骤 设计:  1.学生预习; 2.试作课后题; 3.理解难点; 4.背景介绍; 5.放朗诵录音(自制); 6.学生质疑,释疑; 7.重点讲授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 8.布置辅导作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3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