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党的作风_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词语的读音及成语的含义。

2.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4.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教学重点

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全文

二、简介背景

三、研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1.用“跳读法”把握全文要点:

启发:我们拿到一本论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书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

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

现在,请同学们用首尾跳读法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讨论后明确:这几个句子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来概括:

“主张”——“理由”——“提议”

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2.思考:如给课文四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如何概括?

指导:(1)内容能涵盖本部分;(2)简练、明确、贴近课文,尽量摘引原词原句。

这种概括,是为了浓缩每一部分所论述的问题,应该是越简练、越明确、越贴近课文越好,不必另起炉灶搬用名词术语来概括,最好是摘引原文原句或原词,能用一个词决不用一个词组,能用一个词组决不用一个句子。

根据这个原则,以下面的概括为好: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让同学们评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筛选重要语句、辨析语句、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本文虽是一篇动员报告,但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请找出这些语段并摘录出来,反复诵读、细细体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设计:

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等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筛选重要语句。

二、精读训练

  第一部分思考题:

1.第二段共七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中心句是?

2.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这一中心句的,用什么材料,请概括。

3.文段中有哪些表示材料安排顺序的标志性的词语。

4.文中“深刻”与“丰富”两词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5.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第二部分思考题:

1.“我们还是有缺点的”缺点指什么?有哪些表现?

2.第七自然段的作用是?

3.“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坏成怎样?有几种类型?

第三部分思考题:

1.列表比较主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不同,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作风进行了比较?

2.试分析“在这种态度下……而是无的放矢”的句群的结构。

3.文中引用对联的作用是?

(第四部分的学习可从略)

三、总结性讨论

四、学习本文的语言

请学生朗读摘录出的语段,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例如:

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

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

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③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

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④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论文中引用的明朝解缙的对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从句式看,对偶;从内容看,比喻;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看,双关(字面描写外在形态,实质描写思想作风);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看,比拟;从文章对这副对联的引述看,引用。

⑤“有的放矢”的解说。

⑥“实事求是”的解说。

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另外,文中很多地方用词准确,具有分寸感,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针对我们学习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写一段话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600字左右)

附:第一课时板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3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