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火车转弯)_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高一物理教案 2015-03-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向心力是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外力。    2、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3、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    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    教学难点:    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向心力的求解公式有哪几个?    (2)如何求解向心加速度?    2、引入:本节课我们应用上述公式来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向心力是物体沿半径方向所受的合外力提供的。    2、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3、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并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向心力的来源。    (1)介绍: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向心力的来源搞清楚。    2:说明:    a: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b: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    c:不能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另外物体的作用外,还要另外受到向心力。    3.简介运用向心力公式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它在哪个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找到圆心和半径。    (2)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    (3)建立以向心方向为正方向的坐标,据向心力共式列方程。    (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4、实例1:火车转弯    (1)介绍: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合力等于0,那么当火车转弯时,我们说它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火车的向心力呢?    (2)放录像、火车转弯的情景12    (3)用cai课件分析内外轨等高时向心力的来源。    a:此时火车车轮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外轨对轮缘的弹力。    b:外轨对轮缘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c:由于该弹力是由轮缘和外轨的挤压产生的,且由于火车质量很大,故轮缘和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易损害铁轨。    (4)介绍实际的弯道处的情况。    a:用录像资料展示实际的转弯处 外轨略高于内轨。    b:用cai课件展示此时火车的受力情况,并说明此时火车的支持力fn的方向不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弯道的内侧。    c:进一步用cai课件展示此时火车的受力示意图,并分析得到:此时支持里与重力的合力提供火车转弯所需的向心力。    d:强调说明:转弯处要选择内外轨适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里fn来提供 这样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5、实例2:汽车过拱桥的问题    (1)放录像 展示汽车过拱桥的物理情景(2)用cai课件模拟:并出示文字说明,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

    (3)a:选汽车为研究对象    b: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桥对车的支持力    c:上述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且向心力方向向下    d:建立关系式:    e:又因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       且     (4)说明:上述过程中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三、巩固训练    1、学生解答课后“思考与讨论”    (1)学生先讨论,得到分析结论    (2)cai课件进行模拟,加深印象2、如图所示,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在一水平地面运动,若自行车以速度v转过半径为r的弯道,求:(1)自行车的倾角为多大?    (2)自行车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我大?    四、小结    1:物体除受到各个作用力外,还受一个向心力吗?    2:用向心力公式求解有关问题时的解题步骤如何?    3:对于火车转弯时,向心力由什么提供?    4:汽车通过凹形或凸形拱桥时对桥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如何?    五:作业    课本p97练习六六:板书设计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wulijiaoan/27662.html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视频|“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3.理解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仿照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这种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

    发布于:2015-03-22

    详细阅读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5.1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_5.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5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atp教学设计新课标】5.2功教学设计(新课标)

    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王文梅【教学目的】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