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高一数学教案 2015-03-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数学教案】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教学目标 :

1.掌握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三组常用关系,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

2.会运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三角函数值或化简三角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 :

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时正负号的选择;

教学用具:

直尺、投影仪.

教学步骤 :

1.设置情境

与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样,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弄清同角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函数值之间的互相转化.

2.探索研究

(1)复习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如图1所示,任意角 的六个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呢?

在 的终边上任取一点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 ,则角 的六个三角函数的值是:

;    ;    

;    ;    

(2)推导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观察 及 ,当 时,有何关系?

当 且 时 、 及 有没有商数关系?

通过计算发现 与 互为倒数:∵ .

由于 ,

这些三角函数中还存在平方关系,请计算 的值.

由三角函数定义我们可以看到: .

∴ ,现在我们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总结如下:

①平方关系:

②商数关系:

③倒数关系:

即同一个角 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 的正切,同一个角的正切、余切之积等于1(即同一个角的正切、余切互为倒数).上面这三个关系式,我们称之为恒等式,即当 取使关系式两边都有意义的任意值时,关系式两边的值相等,在第二个式中, 在第三个式中, 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这时式中两边都有意义,以后解题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都把关系式看成是意义的.其次,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时,要注意其前提“同角”的条件.

(3)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十分重要,应用广泛,其中一个重要应用是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求出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例1】已知 ,且 是第二象限角,求 , , 的值.

解:∵ ,且 ,∴ 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如果 是第二象限角,那么

如果 是第三象限角,那么 ,

说明:本题没有具体指出 是第几象限的角,则必须由 的函数值决定 可能是哪几象限的角,再分象限加以讨论.

【例2】已知 ,求 的值.

解: ,且 , 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如果 是第二象限角,那么

如果 是第三象限角,那么 .

说明:本题没有具体指出 是第几象限角,则必须由 的函数值决定 可能是哪几象限的角,再分象限加以讨论.

【例3】已知 为非零实数,用 表示 , .

解: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于是     ∴

由 为非零实数,可知角 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考虑 的符号分第一、第四象限及第二、三象限,从而:

在三角求值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开方运算,在不可避免时,先计算与已知函数有平方关系的三角函数,这样可只进行一次开方运算,并可只进行一次符号说明.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还经常用于化简三角函数式,请看例4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 ;(2) .

解:(1)               (2)

                    

                       

3.演练反馈(投影)

(1)已知: ,求 的其他各三角函数值.

(2)已知 ,求 , .

(3)化简:

解答:(1)解:∵ ,所以 是第二、第三象限的角.

如果 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又     

如果 是第三象限的角,那么

          

     

(2)解:∵    ∴ 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由【例3】的求法可知当 是第二象限时

当 是第四象限时

(3)解:原式

4.本课小结

(1)同角三角函数的三组关系式的前提是“同角”,因此 , …….

(2)诸如 , ,……它们都是条件等式,即它们成立的前提是表达式有意义.

(3)利用平方关系时,往往要开方,因此要先根据角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即要就角所在象限进行分类讨论.

课时作业 :

1.已知 , ,则 等于(      )

A.        B.       C.          D.

2.若 ,则 的值是(      )

A.-2        B.2         C.±2            D.

3.化简

4.化简 ,其中 为第二象限角.

5.已知 ,求 的值.

6.已知 是三角形的内角, ,求 值.

参考答案:1.D; 2.B; 3.1; 4. ; 5.3; 6.

注:4.略解:原式

∵ 在第二象限

∴ .

6.略解:

由 ,平方得, ,

∵ 是三角形内角

∴只有

∴ ,

及 ,联立,得: ,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shuxuejiaoan/27579.html

  • 【集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一概念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并能根据条件逆用等式求向量的夹角;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猜想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并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掌握用反三角表示 中的角.二.教具 直尺、投影仪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由函数 的定义知,对定义域 中的任一元素 ,在值域 中都有一个元素 使 ,我们知道, 存在反函数时,上述值域 中的元素不仅存在...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一)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掌握 公式的推导,并能用赋值法,求出公式 . 2.应用公式 ,求三角函数值.(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各三角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开始讨论两...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上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上学期 3.4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4 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正、余弦函数图像的四种常见方法. 2.掌握五点作图法,并会用此方法作出 上的正弦曲线、余弦曲线. 3.会作正弦曲线的图像并由此获得余弦曲线图像.(三)教学过程 (可用课件辅助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应用它来解决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 2.会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二.教学重点 向量共线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量与坐标之间的转化.三.教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引进直角坐标系后...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 : 1.掌握诱导公式及其推演时过程. 2.会应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或化简.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教学难点 : 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或证明三角函数式.教学用具: 三角板、圆规、投影仪.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我们已经学过了诱导...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λ的含义,能确定λ的正负号; 2.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的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终点的坐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子集】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