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例|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本节重点知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前期指导思想、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主要表现;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的内容、主要代表;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代表人物及其文章;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影响)。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政治上:          失败后,       支持袁世凯复辟,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
3、思想上:①随着           的建立和       风气日盛,                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②辛亥革命使           思想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            逆流。
二、兴起
1、标       志:     年           在       创办《            》(后来迁到       )
2、代 表 人 物:《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         、       、       等
3、前期指导思想:      和       
4、主 要 阵 地:《           》
5、活 动 基 地:       任校长的             。
三、内容
1、提倡      和       ,反对      和      、       ——       和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          提出。
2、提倡        ,反对        ∶①旧道德是指以       为代表的                 。1234
②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的口号。
③       的《狂人日记》揭示了          的吃人本质。
3、提倡         ,反对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           
①       发表《文学      刍议》,提倡           ;
②          发表《文学       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由此开始。
四、发展(后期)
1、背    景:俄国            的胜利。
2、新 内 容:宣传          和           。
3、代表人物:       ——1918年发表《                   》,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          大旗。
五、影响
1、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近代第    次思想解放潮流)
2、       和       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           的发展;
3、对           的爆发起了            作用;
4、后期传播的         思想,为中国先进的        所接受,成为          、          的思想武器。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激进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它有三个突出特点:①全面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集中表现为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否定。②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自由,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而民众观念是旧的。③主张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改变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思想武器,其进步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击破了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1234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局限性
①实质: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②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的文化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3、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其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则主要侧重于思想领域,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其认识
①第一阶段:a、时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c、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d、指导思想——“中体西用”;e、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②第二阶段:a、时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c、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d、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e、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③第三阶段:a、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b、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c、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d、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e、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阶段,但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④说明:a、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b、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1234
5、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①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②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主张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③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⑤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使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放弃君主立宪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⑦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汲取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985.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