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课文学写作】第20课文学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20课  文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的起源及其早期表现形式,知道以下中外著名作家的主要生平与作品简介: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了解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
2.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合理推论的能力;从中外文学家个案入手,师生共同探究文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人生遭遇,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文学家的作品
3.师生共同谈论文学家及其作品,使学生感受文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寄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文学探讨人性、惩恶扬善,文学鞭挞社会罪恶,文学寄托了人类美好的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难点:从个案入手剖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
说明:
1.课文以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个案剖析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文学,因其具有代表性:其一,三位文豪的作品带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烙印;其二,三位文豪代表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所以,了解三位文豪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为本课重点。
2.通过对三位文豪所处历史背景、人生履历、文学作品的了解,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个性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从中领略人类精神活动的无穷创造性,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随机询问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请他们谈谈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文学对于人类社会意义的话题,提出课题。
2.讲授“文学的起源”。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仅仅就课文的三个目展开讲述,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环节,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学起源的若干问题,以说明文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提高,语言、文字成熟发展,人类审美意识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宗教意识等。
提问:文学是如何出现的?早期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有哪些?对于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展开设问。
(1)“文学”的出现需要哪些历史条件?
利用已学知识和个人经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应该能大体解决这个问题:语言、文字的发展、成熟为文学的出现提供了表达符号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从事精神财富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人类审美意识的进步等。(见材料一)由此可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文学也就萌芽、诞生了。
(2)最早的文学作品的题材有哪些?
歌谣与神话。歌谣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断产生的,《诗经》中就有许多留存,如《七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农事歌谣之一。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表达。中外都有许多神话题材的早期文学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中国的《山海经》中的神话、印度的《黎俱吠陀》等。(见材料二)
(3)早期文学作品为什么主要是歌谣与神话呢?
歌谣是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情绪的表露,抒发情感的体现,产生于口头,经过历代精炼、成文,成为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至于神话,其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宗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见材料三)1234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紧密相连,就如俗话所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承上启下,引出第3部分)
3.师生共同整理课本所列文学家的相关知识点。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璀璨的文学巨匠创造了人类不朽的文学名著,这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列出的屈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三位文豪是其中的代表。师生一起完成下列表格,解决知道、了解层面的知识点。
作  家 屈原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国  籍   
时  代   
代表作   
主  要
成  就   
教师可以一边整理知识点,一边介绍三位文豪的简单生平,尤其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如师生共同讲述,产生互动就更好了。
4.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个案,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重要关系。
例一:屈原开创“楚辞体”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
屈原的文学作品代表了“楚辞体”文学的巅峰,这是屈原的天才创作,但却也植根于深厚的楚文化氛围。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从1978年于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就可见一斑,民间歌谣创作之风极盛,在民歌中善用“兮”、“思”之类的助词,如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见这些助词极富韵律,这种民歌形式被屈原所吸取,并加以改造。另外,楚地盛行的巫教也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九歌》就是屈原创作出的祭神组诗,“招魂”本是楚地一种习俗,诗人借用此种风俗,以奇异的想象写出了《招魂》的诗篇。
例二:莎士比亚代表作《汉姆雷特》与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
汉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如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公,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 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试图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其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汉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例三: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的时代背景。1234

从《高老头》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最大变动,法国大革命动摇了贵族的社会地位,资本主义崇尚的金钱取代了门第。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得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诚、小市民的伤感这些神圣的情感的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中。”
(以上三例可以依据课时取舍,也可运用其他例子,关键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植根于深刻的历史背景)
师生通过个案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a.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获寄托一种生活理想,或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检讨人性的缺陷,鞭挞社会的罪恶。
c.文学植根于文学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体现了时代思想与精神。
5.小结本课,引导学生探讨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正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的目的,文学可以提升人、塑造人、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社会精神的忠实记录者和批判者。
[资料附录]
材料一:当人们的生活情感不再仅仅用欢笑、哭泣、呼喊等简单方式来发泄,而表现为具有美感的、因而也是具有感染力的形式时,就产生了最初的文艺现象。这里面,情感和一定的形式都是很重要的。……情感绝不只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在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各样原始人类中,都有热烈的情感活动,也都需要找到一定的能够彼此理解、彼此感染的形式来表现。
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当然,其语言的内容必须丰富一些,否则不能成为“文学”。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p71-71,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二:神话的文学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其一,神化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
其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神化会或多或少脱离原始状态,特别是摆脱它揭示宇宙、自然的职能,而越来越多地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活情感、矛盾冲突,成为真正的“神话文学”。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不少悲剧都是这样的作品。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是“神”具有丰富的人性。
其三: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泽的作品。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p73-74,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三: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它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礼仪;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最古老的思维方法——比拟类推——的产物。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想象力——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古希腊伟大的哲人柏拉图把这种想象力展开翅膀翱翔时的心态称之为“迷狂”,并认为只有处于“迷狂”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正的诗。古希腊的神话与英雄传说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最为绚丽多彩雄大活泼的艺术品。1234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p21-22,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板书设计]
作  家 屈原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国  籍 中国 英国 法国
时  代 战国末期楚国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大革命后的法国
代表作 《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汉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集》 《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贝姨》、《欧也妮•葛朗台》)
主  要
成  就 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以戏剧和诗歌的创作享誉后世,人物内心、戏剧情节和语言的生动性及丰富性构成了他戏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间喜剧》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巴尔扎克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训练设计]
材料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选自《诗经》
材料二: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选自《离骚》
问题:
1.从诗歌体例来看,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区别?
《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句式多变,长短参差;《楚辞》多用“兮”等语气助词。
2.《诗经》、《楚辞》分别代表中国诗歌史上哪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楚辞》代表了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则代表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课件]
见附件。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978.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