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颈椎_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高三化学教案 2014-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化学教案】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在组成上两者都属于钠的氧化物,但因含氧量不同,在结构、性质上存在差异,现将两者比较见下表。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2.钠的重要化合物

  (1)硫酸钠Na2S04

  Na2S04·10H20,俗名:芒硝。在玻璃、造纸、纺织、染色、制水玻璃等工业上广泛应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其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盐湖及海水中。

    (2)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工业制法:

    2NaCl+2H20 NaOH+C12↑+H2↑

    Na2C03十Ca(OH)2=GaC03↓+2NaOH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热稳定性

 

 

水解程度

 

 

与盐酸反应

 

 

与碱反应(Ca(OH)2)

 

 

与CaCl2溶液反应

 

 

与Al2(SO4)3溶液反应

 

 

相互转化

 

主要用途

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的洗涤剂

发酵粉、医疗上中和胃酸过多

〖小结〗

         

 

难点点拨

    1.过氧化钠与水、酸反应都是过氧化钠和H+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2O2)和钠离子,H202分解成H20和O2

   

2.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

    (1)制取NaHC03的方法

    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03溶液。NaHC0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03晶体。

  ②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C02,过滤得到晶体。

  Na2C03+C02+H20=2NaHC03

  (2)制取N%C03的方法

  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人足量的NH3、C02(氨碱法),利用NaHC03的溶解性小于NH4HG03的溶解性原理,使NaHC03从溶液中析出(依次通人C02、NH3至饱和行吗?):

    NH3+H20+C02=NH4HC03 

   NH4HCO3 +NaCl=NaHC03↓+NH4Cl[(制纯碱的

    2NaHC03Na2CO3 +C02↑+H20 (工业方法)

    例1 (全国高考题)向碳酸钠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标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解析]  首先,因为Na2CO3 =2Na++CO32-,CO32-+H+=HCO3-,所以溶液中HCO3-的浓度逐渐增大,而后,因为HCO3-+H+=H2CO3 = CO2↑+H20,所以溶液中HCO3-减小。

    [答案]  C

    例2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 、Na202、Na2C03、 NaHC0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粉末中一定有Na20、Na202、NaHC03

    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03和NaCl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0和NaCl

    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03和NaCl

    [解析]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202 (生成O2)、Na2C03和NaHC03(生成C02),气体X通过 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由02和C02组成,原粉末中Na202、Na2C03和NaHC0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03,但NaHC03受热分解会使混合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Na20+02=2Na202。综上分析,混合物中一定有Na20、Na2O2、NaHC0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03和NaCl。答案为A、D。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huaxuejiaoan/22203.html

  • 空气炸锅|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钠碱金属不能放在】钠碱金属

    §6 1 钠【教学目标】1 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3 知道烧碱的工业制法和电解的概念。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的化学性质。【难点】:通过钠跟水反应的...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镁和铝组成的化合物_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3节时)

    目的要求】: 1 认识镁和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 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3 了解复盐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重、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方法】: 自学阅读,思考总结...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第四节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_第四节 环境保护

    1 环境自净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1)人类的活动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而大气、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毒性和浓度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2)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发生了不良的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于是就造成环境污染。...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2.能力和方法目标(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 学习目标1 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 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图像题]2016届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

    第24讲 盐类的水解考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一) 盐类水解的实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跟 结合生成 ,从而了水的电离。(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 ;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nh4+、al3+、co32-、s2-等...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硝酸第一课时]硝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分子分母怎么区分_分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原电池课标要求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要点精讲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