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_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三化学教案 2014-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化学教案】

   教学设计

北师大二附中     全芙君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v形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形成过程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关键问题,先做概念的准备,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就是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是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再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设计调研方案,根据实验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醉后要对记录进行更改行程知识,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运用科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并得到答案解释和预测。

v形启发图的形成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室作业的意义,提出的关键问题能激发学生尽最大的努力思维,使他们既认识到形成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又认识到他们能掌握着中形成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的第2课时内容。本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并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更本质更特征的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节课的中心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常见的氧化剂,哪些是常见的还原剂,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实验来判断,从而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课时1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并能从该角度定义氧化剂和还原剂,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能说出一些氧化剂和还原剂,但不多也不成规律。

(2)实验技能基础

学生来自各个初中学校,实验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但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学习,尤其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离子反应两节实验课的教学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思想有一定提高。

因此本届采取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设计验证氧化剂、还原剂的实验方法→借助点滴板和滴管来完成简单的验证试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知识。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目标: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②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开放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原子结构、已知的化学反应、化合价等多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能运用分类法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在验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中,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组合,并从中提升实验技巧和反思不足。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由于在今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运用氧化还原观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会贯穿始终,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学生通过里论探究及实验探究,列举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学会从多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尤其是借助化合价的手段来判断的方法。123456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过去接触实验探究的机会毕竟有限,也很少一次用多种药品来实验,而且有一些药品是第一次接触。开放性和主动性如此大的课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难度较大。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研究所给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5.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一是演示实验,①果蔬汁久置变色→加vc后又恢复原色。该实验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变化作为课堂的引入,既体现了化学以sts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②验证na2so3既有氧化性有具有还原性的实验。它是对前面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内容的升华,学生既要会应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快速设计实验方案。此时学生不仅要知道映照常见的氧化剂来检验na2so3的还原性,找常见的还原剂来检验它的氧化性,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试剂现象更明显等问题。

二是学生实验:本节课提供给学生的氧化还原性的试剂有:feso4、氯水、fecl3溶液、淀粉溶液。高锰酸钾溶解、碘化钾溶液、硝酸溶液、硫氰化钾溶液、铜片。这的确是一次开放性非常大的实验,为了降低难度,我在学案中给充分的信息个提示,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在客观事件上消耗时间,以减轻他们对药品的陌生感,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实施时我在平行班采取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台阶,将整个过程分为两步,现寻氧化剂并验证,再寻找还原剂;方案二则显得开放性和综合度更大,学生同时考虑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验证方案。

2、问题情境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时是在几个问题的驱动下贯彻而成的。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开放性较大的有(以方案Ⅱ为例):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想一想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并说明你的理论依据。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找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依据,体会运用化学来判断的便捷,为室念探究的进行打下基础和提供思路。

(2)  如何念证所给物质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

 通过前面知识与方法的准备,让学生自行思考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案的逐步优化。

(3)  从实验结论中,结合物质分类的知识总结出哪些类物质常作氧化剂,哪些物质常作还原剂

从物质的类别的角度重新总结氧化剂、还原剂,体会两者的联系,感受分类法的广泛应用。

(4)  从以上总结的规律分析na2so4可能量         具有的性质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提升,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设计和安排的理论探究(参见上表问题1)和实验探究(参见上表问题2)两面三刀部分活动,开放程度均很大,学生能从各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积极性和自主的欲望。当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理论探究部分,有的孩子能将多个判断方法想全,有的只能想到一部分,实验探究中,有的组能快速完成所有的实验组合,有的组只能完成几个,并且忽略了一些实验技巧。这都是正常的,学生的发展本身就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也许正是这些小小的遗憾才是他这节课收获和感受最深的地方。123456

4、教学措施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的引入]英语中有一句俗语“one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away.”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讲解提问]可见苹果中含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已婚学过的知识,从化学角度谈一谈苹果中都含有哪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常识,瓜果蔬菜中的这些营养成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呢?

思考、回答: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可能回答:维生素c、水、糖类、无机物矿物质、亚铁离子等。

思考、可能回答: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苹果中的二价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它在空所中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还可能回答:还会失水、维生素c可能会减少等

  从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既不陌生又很好奇。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演示实验]很好,那老师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的想法。分别在新鲜和久置的果蔬汁中滴加硫氰化钾试剂,请同学们观察溶液的变化(实验前给信息:硫氰化钾溶液遇到fe3+变为血红色,遇到fe2+不变色。)

[演示实验]我们经常听电视里说维生素c可以延缓衰老,是什么原理呢?请看老师下面的实验。在变红了的果蔬汁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粉末,请同学们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引导提问]在刚才的实验过程 中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充当氧化剂?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充当还原剂?

观察:发现久置的果蔬汁滴加硫氰化钾试剂后溶液变红。而新鲜的果蔬汁没有明显变变化。

分析:证明其中的二价铁离子确实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了三价铁离子,同学的预测是正确的。

观察到刚才变红了的果蔬汁加入维生素c后,其溶液的颜色又变回去。

分析:可能是维生素c将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了二价铁离子。

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可能回答:在氧气. fe3+是氧化剂,fe2+维生素c是还原剂。

老师的演示实验,一方面对前面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加以验证,另一方面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方法打下基础,并提供实验的知识支持。

[板书]在黑板上将亚铁离子和维生素c归为还原剂一类;将三价铁离子和氧气归为氧化剂一类。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想一想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那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并说明你的理论依据。

[板书]板书总结,将学生提到的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分类写在黑板上。

思考和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可能从已知的化学反应.原子结构特点.化合价等多方面进行回答。一般能想到的还原剂有金属.氢气.一氧化碳.碳等物质;能想到的氧化剂有氧气.h+等,有的还可能会想到高锰酸钾.硝酸.浓硫酸等物质

通过对已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类和总结,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之前初步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物质的种类和性质。为实验探究的进行打下基础和提供思路。123456

[布置任务]我们可以从化合价.原子结构.已知的化学性质和反应三个围度来考虑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下面进行今天的实验探究活动,验证托盘里的物质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从而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在进行实验之前,请同学四人一组,讨论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探究方案。请同学来汇报。

[引导提问]刚才同学说的思路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具体的实验方案,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实验。

[实验要求]两人为一组,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或小试管中进行。注意:实验之前,阅读实验注意事项,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为了节省时间,每组先选定一种氧化剂完成相应的实验组合,作为必做实验,在老师所给的时间内还可选做其他组合。可以与身边的小组分工合作。

各小组讨论.汇报实验设计思路:学生可能会先进行假设,预测托盘中的物质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在从中选出一种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和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进行反应。从而验证这两种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对盘中物质进行分类,预测其中的氯水.高锰酸钾.浓硝酸.三氯化铁溶液是氧化剂;而铜片.氯化亚铁.碘化钾是还原剂。

通过前面知识与方法的准备,让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案。

通过对实验方案和思路的汇报总结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级织汇报] 下面我请几个小级来汇报一下实验情况。

[引导]引导学生回答时,思维有序。先汇报实验药品,现汇报实验现象,从现象判断生成的产物,通过化合价判断该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析书]老师对每一个同学汇报的结果进行板书,并进行分散类。

[引导提问]在验证铜的还原性时,不少同学产生了疑问,是什么?

[展示]在浓的fecl3溶液中插入铜丝(放置约半个小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说说发生了怎样的反应?说明什么问题?

[点评]可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与反应物的浓度等其他外因有一定的关系。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实验组合有:

(1)      ki与kmno4

(2)      ki与氯水

(3)      ki与fecl3

(4)      ki与硝酸

(5)      fecl2与硝酸

(6)      fecl2与kmno4

(7)      fecl2与氯水

(8)      fecl3与铜

(9)      kmno4与铜

(10)   铜与硝酸

(11)   铜与氯水

学生可能:为什么铜与kmno4、氯水、fecl3接触无明显现象?

观察、思考。

可能回答:铜丝变细、溶液变绿,说明fecl3与铜反应,可能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

说明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有还原性的物质相遇,是否反应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总结分为多个层次,一级总结让学生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例如试剂颜色的变化等。123456

 二级总结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判断为物,从而判断该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

 三级总结让学生跳出固定的化学反应,从更上位的角度分析和总结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方法。

[反思与总结]请同学们对整个实验探究进程进行反思

各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实验的计划性,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实验预测的重要性、药品滴加的顺序、实验技巧等方面。

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总结出实验探 究的方法和过程中的不足。

[深入总结]结合实验的结论和物质分类的知识总结出哪些类物质常作氧化剂,哪些类物质常作还原剂?

[引导提问]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亚铁离子只能作还原剂吗?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一部分非金属单质可以做还原剂,例如碳单质、氢气:金属单质作还原剂;某些含低价元素的非金属氧化物常作还原剂,例如co;某些含低价元素的盐常作还原剂。

物质中含有高价元素的盐常作氧化剂;含 有高价元素的酸常 作氧化剂;一部分非金属单质可以做氧化剂,例如氧气和氯气。

学生可能回答:如果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则它既能表现出氧化性又能表现出还原性。

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并逐步深入总结出结论。

[拓展延伸]是的,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更便捷。从以上总结出的规律你来分析一下来硫酸钠可能具有的性质。

[引导提问]结全这节课所做的实验和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设计 实验验证刚才的预测。

[演示实验]请学生仔细观突然察:

1、  在na2so3i溶液中滴加kmno4溶液。

2、  在na2so3溶液中,加入硫化钠,再滴加几滴硫酸。请分析其中的变化。

思考,学生可能结合化合价回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其中的s为+4价,是中间价态,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它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讨论,学生可能回答:要验证na2so3具有氧化性,就应该找一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其反应,观察实验现象,栓验产物,要验证na2so3具有还原性,就譔找一种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与其反应。

观察 ,思考

学生可能回答: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了无色,通常过信息提示:mn从+7价变为+2价。则硫元素就应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恶霸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观察到浅黄色沉淀生成,可能是硫单质。该反应中na2so3硫元素从+4价变为0价,硫化钠中的硫元素从-2价变为0价na2so3。是氧化剂。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非常好,不管是预测,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化合价都发拧了重要的作用。最后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写在学案上。

学生填写学案

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5、教学流程图

方案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生反馈的学案,我统计和分析了学生学完本节课以后的收获。(1)所有学生在收获中提及了知识层面,即掌握了常见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绝大部分学生都认同了化合价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便捷。少部分同学提及物质类别与物质氧化还原性的关系。极少数同学提及收获了硫氰化钾检验fe3+.淀粉检验i2的知识(信息提供的)(2)约70%的同学还收获了一些实验技巧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尤其是在交流和反思之后,体会更深。约40%的学生提到实验极富挑战性.很有意思。(3)少数同学的收获中明确指出了感悟最深的实验心得:验证物质氧化性可选用还原剂,验证物质的还原性可选用氧化剂;最好其中一种药品能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或其他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果均无明显实验现象的组合可借助一些指示剂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123456

2.教师自身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的实效性,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1)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且引出的物质紧扣研究重点,演示实验也为实验研究提供方法指引。(2)理论探究部分引导深入,为实验探究提供知识支持(3)实验方案设计的讨论与汇报为部分孩子理清思路,铺设台阶。(4)实验探究的总结层次清晰,反思到位。(5)用分类法和中间价态物质性质的讨论将实验探究结论进行提升和迁移。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上来看,较好完成了预期的三维目标。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受初三应试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层面的关注是根深蒂固的,而对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较少,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甚至是缺失的,这样的孩子上完课后只是回顾哪些知识是要记住的,而很少体会我今天主要学到了哪些科学方法.反思哪些地方不足。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初中接触实验探究的机会较多,在老师布置完探究任务后就显得游刃有余,不少孩子当时脑子一懵,而他们却能很快进入理性思考。可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逐步开放探究程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我渐渐运用了v形启发图来进行备课和教学。引导学生活动的思路是:

在以后数次展示课的反馈中,学生都反复提及这节课,可见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让我和学生都回味无穷。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开放度如此大的一个实验探究活动,他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照单抓药式的实验,所以一开始听到这个任务时对学生的冲击力是挺大的。但随着同学们的深入讨论和交流,大部分同学渐渐理出了思绪。以至于在此后的很多节课中遇到实验探究的问题时,不少同学总会浮想起这节课的一些实验思路,这让我备感欣慰!起初,有的老师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开放性和自主性太大,对于升入高一不久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上课之前我也有这些顾虑,但实施之后,我更坚信“遇强则强”的道理,而且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如果我们始终不肯卖出改革的第一步,是无法深度挖掘学生潜力的。当然,这节课仍 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如时间的把控问题。要想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讨论和尽情的实验,又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这始终是个两难的问题。但我想,经过周密的安排和设计,时间的问题仍然可以优化。或者此类的课,可以放入我校的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中实施,时间会充裕一些(70分钟),效果会更好。885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huaxuejiaoan/22303.html

  • 空气炸锅|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钠碱金属不能放在】钠碱金属

    §6 1 钠【教学目标】1 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3 知道烧碱的工业制法和电解的概念。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的化学性质。【难点】:通过钠跟水反应的...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镁和铝组成的化合物_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3节时)

    目的要求】: 1 认识镁和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 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3 了解复盐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重、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方法】: 自学阅读,思考总结...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第四节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_第四节 环境保护

    1 环境自净和环境污染的概念 (1)人类的活动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而大气、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毒性和浓度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2)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发生了不良的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于是就造成环境污染。...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2.能力和方法目标(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 学习目标1 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 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图像题]2016届高考化学盐类的水解

    第24讲 盐类的水解考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一) 盐类水解的实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跟 结合生成 ,从而了水的电离。(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 ;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nh4+、al3+、co32-、s2-等...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硝酸第一课时]硝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分子分母怎么区分_分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原电池课标要求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要点精讲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

    发布于:2014-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