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对不对_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
1.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方面:
⑴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的思路也是从教材分析其他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命题的思路,通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培养学生分析哲学命题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时,既要承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又要承认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辩证思维中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坚持无神论,反对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面对自然界我们既不能凭其摆布,又要承认其客观性,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重点解决办法】
l、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其中第二部分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看,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在承认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中指出自然界的客观性就超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解,真正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一间题本身的意义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产生之后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们能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第三,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重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可分为两层:一是"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讲解时抓住"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只是自然物的本身属性规律”、“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进行举例说明;第二层"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讲解对抓住"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由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人的意识活动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结构和具体形?quot;这两段课本中的话,讲解时,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说明:“是的,人们可以创造许多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另外,还可通过一些例子分析以突破重点。
新课学习: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123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世界观内涵的理解,因为今后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阅读第4页和第5页楷体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挂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学生阅读第6页第 l自然段、第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 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123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3自然段至第7页第3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板书)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板书)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学生阅读第6页楷体字。)"想一想"(提问学生,教师归纳。)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板书)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想一想”。(第7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巩固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包括三点理由(略)。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包括两点理由(略)。
板书设计:
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产生前自然界就存在 从天体起源看……
从生物起源看……
从人类起源看……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从人们利用自然物看……
从们改造自然物看……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26.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