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ppt]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哲学与思想文化以及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通过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1.个案分析法。在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可以运用教材中所学的基本原理,联系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选取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个案可以在如下时期中选择:战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等。在这些时期,人类思想文化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密切而又典型。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就会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水平上。学生要热爱生活,关注时代,从自己身边的各种思想文化现象的变化中去领会时代的发展。

3.对比学习法。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时代进行对比分析,看看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有什么变化,进而对比这两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和哲学风格的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知识点拨

(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本课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第一课“哲学与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学生可以从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从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来看。首先,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与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来看。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回答,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它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例题: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12345

a.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b.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

c.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  d.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教材中讲到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这说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所以a是正确的;教材中又讲到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哲学可以对时代产生反作用,所以b也是正确的;d在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理解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之后,就应该知道,哲学作为思想文化范畴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是不正确的,因为哲学对时代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歪曲的、不正确的反映。

(二)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教材中讲到:“面对着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进行反映。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能采取“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一定要运用历史的分析法。

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

第二,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

第三,也不能认为凡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一致的哲学,或者为马克思主义所批评过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观察问题,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去衡量。

例题: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的理解。①②③都是教材中提到的标准,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就要看它是否与这三个标准相一致,不能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作为衡量标准,我们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与思想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哲学是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c.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d.哲学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表现在(  )

①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②哲学对时代的弊端有批判功能③哲学可以塑造时代精神,指引时代前进④哲学掌握了群众可以化为推动时代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12345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有关真正的哲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真正的哲学不能包含个别错误结论

b.真正的哲学自身内部不能包含任何矛盾

c.真正的哲学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相一致

d.真正的哲学要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

4.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启蒙大师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大旗,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展开了猛烈进攻,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说明(  )

①哲学对社会弊端可以起到批判功能②哲学是神学的死敌③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④哲学掌握了群众,就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启蒙哲学引导和塑造了现代精神,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大门。经过几百年发展,现代性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后现代哲学应运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启蒙哲学发起了猛烈攻击。这表明(  )

①哲学对社会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③时代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变化④哲学分歧皆是对社会斗争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简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有人认为,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是要看它是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相一致。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四、能力扩展

1.材料一“物质一般地就是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不同的物质的那种特性,是以不同的物质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变化为基础。”

 ──霍尔巴赫:《自然体系》

材料二“因此,任凭是全宇宙的重量,也动摇不了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更不必说粉碎他了。”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材料三“要知道,人民夺回自由,根据的就是那种曾经夺去人民自由的权利,所以,要么是人民有理由恢复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是过去人们并没有理由剥夺人民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以上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或政治观点?请说明这些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已经成熟,力量强大,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与这种状况相适应,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风格明快、泼辣,旗帜鲜明,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19世纪初的德国处于分裂状态,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与这种状况相适应,德国古典哲学反封建的斗争以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形式出现,语言艰深、晦涩。

请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关系的原理,分析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内容和形式出现差异的原因。

五、相关信息

(一)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学术界相互辩争的局面和风气。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大转型之中。社会的激烈变革引起了社会多种矛盾的激化,当时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各个阶级乃至同一阶级中的不同阶层,面对着这一社会大变革的局面,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围绕着新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的斗争,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在思想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12345

“百家争鸣”包括很多派别,但可以把他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派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代表。他们主张通过暴力、战争推翻奴隶主的统治,废除“世卿”制,提出以军功论赏,用“严刑峻法”建立地主阶级的专政。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孙膑、荀子、韩非等。另一派是地主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他们主张用“仁义”等说教感化奴隶主,笼络人民,实现向封建制的过渡,反对用暴力。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等。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在社会大变动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故对社会或作消极的反抗,或思考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他们面对阶级地位的大变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传统观念的破坏,感到“世道”、祸福、是非一切变换不定。这些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二)文艺复兴

一般把西欧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称之为文艺复兴,意思是说在这个时期遭到中世纪摧残和遗忘的古代文化复活了。所谓古代文化的复活,实际是伴随着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的兴起和商品贸易市场的扩大,新兴市民资产阶级对古代文化的利用和继承,是与传统宗教文化相对立的、适应市民资产阶级现实需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政治、科学、宗教、伦理和艺术等多方面。

在哲学理论上,文艺复兴是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一般把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去理解,即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抬高人、贬低神,用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人自由和现实幸福。主要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谟等。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潮,重视对自然的研究,强调理性和经验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哥白尼、伽利略、达·芬奇、布鲁诺等。在宗教思想上,反对传统教会特权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主张个人虔诚信教即可得救,无须教会作中介。主要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总的说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只是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原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最初表现,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宗教的蒙昧主义的开始。

(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8世纪时,在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唯物主义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代表了上升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提出了彻底的无神论思想,揭露宗教和教会的反动本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是继承了17世纪英、法的唯物论思想,主要是笛卡儿和洛克的思想,并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把近代以来形成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推进到最彻底的程度和典型形态。他们肯定物质世界的自身存在,时间、空间和运动同物质不可分割,指出精神对肉体的依赖性。坚持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强调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在社会观方面,提出自保、自爱是人的永恒天性,人的才智、道德是后天获得的,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主张教育万能。这些理论直接否定宗教神学,并为变革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12345

(四)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中,除费尔巴哈外都是唯心主义者。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哲学发挥了人的意识能动性方面,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比较系统地提出辩证法的思想,这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巨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从理论上论证了变革封建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它的不彻底性体现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实际斗争,既反封建又向封建势力妥协。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5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