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学海导航
1.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真理的含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学习指导
本部分内容通过分析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告诉我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材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揭示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分析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指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层,分析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第三层,分析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告诉我们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学习本部分内容,应结合古今中外关于真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联系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理解。学习中要注意:⑴在辨别分析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弄清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基本内容,树立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⑵要结合具体的科学知识,来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⑶结合人类探索星空的曲折历程,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从而明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探究
知识要点 思考探究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客观的
⑴真理的含义
 
 
 
⑵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你还知道关于真理的那些观点?你能辨别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吗?
 
 
 
 
 
 
 
2.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适用于“每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你是怎样认为的?
 
 
 
 
4.认识为什么具有反复性?
 
 
 
5.人为什么说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6.请你描述一下认识的发展过程。
 
知识归纳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又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不断地向前发展。1234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无限性      d.反复性
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
a.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是有用的
4.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a.承认真理的有用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d.承认真理是真的
5.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星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这个事例说明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分不清楚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
a.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真理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234
二、非选择题
9.辨析: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10.在17、18世纪,对光的本质的认识,牛顿等人倡导“微粒说”,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到了19世纪初,光的“波动说”又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又根据新的科学研究材料提出光的“量子说”,认为光具有波粒二重性,既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各自的片面性,又吸取了这两种学说中的合理的因素,因而使爱因斯坦的学说更加接近于真理。
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了我们应当怎样发展真理?
 
 
 
 
 
 
 
 
走近生活
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了寻找新的夸克,他决定建造一个新的高度灵敏的探测器。但是,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1972年到1974年间,他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表明,以前所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了第四种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从而改变了以往的观念。
问题探究:
丁肇中的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应当怎样追求真理?
 
 
 
 
 
 
 
 
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1.略。
2.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这里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都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应当是不断发展着的,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适用于“每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是错误的。
4.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过程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运动的这种过程,并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  5.c  6.c 7.a  8.b 
二、非选择题
9.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过程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1234
10.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走近生活
⑴实践是真理的来源,只有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真理。
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迷信和盲从。
⑶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1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