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的主要内容_《小溪巴赫》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和领会小溪意象及其与巴赫精神及巴赫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习作者将人物品格与意象融合的写作手法;
3、认识巴赫精神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巴赫的坚韧、沉静和执着,体会作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展现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对小溪形象的把握及小溪与人物品格的有机融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的一位同事,语文组的陈老师非常喜爱古典音乐,他所搜集的古典音乐cd就达1800余张,其中有不少是巴赫的音乐作品。“文如其人”“诗品如人品”,同样,一部音乐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关,那么巴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为不朽令世人如此痴迷?今天我们来学习肖复兴的音乐散文《小溪巴赫》,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巴赫品格的赞颂之情的。
板书:小溪巴赫  肖复兴
二、              知人论世,初步感知
在巴赫的音乐声中初步了解巴赫生平和巴赫的音乐。
1、在音乐中介绍巴赫生平经历:
首先让我们在巴赫创作的乐曲中,了解这位音乐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思考:你觉得巴赫拥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巴赫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
2、面对着如此众多的人生苦难,巴赫创作的音乐作品,是像贝多芬那样的激情彭湃,还是像莫扎特那样的忧郁感伤。请大家再次用心聆听巴赫的音乐,根据预习对文章的理解,交流感受。
思考:作者描述听巴赫音乐的感受集中在哪几段中?请一位同学跟我一起朗读,请大家思考。
3、作者选择了什么意象来描述巴赫的音乐?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班齐读。
5、作者是采用了什么写法来描述小溪、巴赫品格和巴赫音乐,并使之密切融合从而表现对巴赫品格的赞美之情呢。
 
三、              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大家再次沉浸在文本中,让我们一起走近巴赫,倾听巴赫的音乐,感受巴赫的人格魅力。请散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段落是重点段,找出相关的字词句,圈点批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ppt:1、小溪有什么特点?
明确小溪内涵:表面弱小,默默无闻,恬静安详,源远流长,永葆活力,独具魅力,滋养万物,圣洁美丽等。小溪的生命特征是遇到阻碍,并不退缩,依然默默无闻,涓涓流淌。这就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这些看似平凡却伟大的特征是与巴赫性格、品格以及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相照应的。
板书:小溪
                      (恬静清澈、永葆活力)
2、为什么要写小溪?
明确:因为如此相似,“小溪”的意象可以如此贴切地与巴赫的品格及巴赫的音乐相融于一体,成为完美写照。a、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b、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c、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写小溪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巴赫的性格和品格。123
板书:巴赫音乐           巴赫品格
(静谧安详、旷日持久)  (沉静内敛、坚韧执着)
3、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形象表现抽象,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借小溪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巴赫的沉静内敛、坚韧执着的品格,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巴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板书:借物喻人   (物)(物)(人)  赞美敬仰之情      性格品格之美
ppt: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方法。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又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诗词的咏物诗中,也有不少采用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不少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的文章。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杨朔的《荔枝蜜》、矛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肖复兴在《音乐笔记》中还有一篇名为《仙人掌拉摩》的文章中,就用长刺的仙人掌来比喻有着古怪而突出的性格的音乐家拉摩。除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同学朗读重点段落,是激情彭湃还是轻柔舒缓似潺潺细流?注意把握赞美的语气,体味作者的感情。
作者采用了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品格,也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用小溪这一意象形象地展现了巴赫的音乐世界以及巴赫的精神特质。多层面地反复凸现主旨,如数条细流小溪汇聚成情感的江河、精神的海洋。而巴赫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精神的启迪。因为面对坎坷的一生:在失去14位亲人的揪心的痛楚中,在生活贫困的窘迫中,在地位卑微的煎熬中,在怀才不遇的失意中,巴赫没有被打倒,击垮,巴赫展现出的是一种沉静内敛、坚忍执着的精神美。
五、感悟拓展,情感内化:
1、对于人生来说,会有不同的境遇,甚至是磨难,你将如何面对,如何做?或者请你用一两句话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2、            总结:
翻开语文教材,无数伟大的灵魂已经给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在苦难面前,人并非只有坐以待毙。我们看到了坚强执着的居里夫人、抗争奋起的史铁生、信念坚定的马克思等杰出人物。正如单元提示中所说,走近在不同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高尚品格,你将会得到巨大的激励,衷心地祝愿同学们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            拓展阅读:
补充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68年到北大荒插队,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艺术人生”主题推荐阅读:肖复兴:《音乐笔记》、《只为聆听而存在》
钱仁平:《巴赫》
房龙;《巴赫传》
   余志刚:《音乐的大海巴赫》123
四、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迁移写作:伟大人物的魅力是永恒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浩瀚书页中,在悠悠五千岁的中华史册上,记载着灿若群星的伟大人物,如屈原、陶渊明、李白、鲁迅、阿炳、苏格拉底、梵高……请选择你喜爱的一位,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绘出他的高尚品格,形式不限。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
1、要描述出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
2、要有机融合,揭示出人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小溪巴赫      
肖复兴
                                       借物喻人
 小溪(物)  
                      (恬静清澈、永葆活力)
 
                         
巴赫音乐(物)                          巴赫品格(人)
(静谧安详、旷日持久)                     (沉静内敛、坚韧执着)                     
               
赞美敬仰之情
                              性格品格之美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38.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