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选自_《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想】
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   探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我们经常赞叹:世界真奇妙!是啊,世界本身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惊叹。而世界的奇妙往往深藏不露,要掀开它的面纱,要靠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又往往离我们较远,要靠科普作品的宣传。
我们自降生到人世间之日起,我们已经对寒暖有了真切感受。隆冬时节,冻得发抖,我们会说:真冷!但我们不知道这“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让我们走近这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补充词语解释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欢畅。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感知文本内容
课文分节写作,用小标题标示各节内容重点。
第一节“冰雪不足以言冷”旨在引出话题,从人们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谈起,谈到南极、北极,谈到“广寒宫”,谈到远离太阳的海王星,谈到人们对冷的种种猜测,最后介绍“绝对零度”概念。
第二节“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的奇特现象:“液态空气”及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中的变异;水银、铅、锡、铜等金属物质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性状变化;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液态氦所呈现的“超流现象”,等等。
第三节“没有电阻的导线”介绍超低温世界中的超导现象:由科学家最初从水银发现“超导现象”谈起,谈到用铅做超导实验,谈到人们发现更多具有超导现象的金属与合金,还谈到超导现象在当代的一些应用。
第四节“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在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在钢铁工业上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在农业上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在液态空气工业上把空气中不同气体分开,在医学上用超低温技术保存药品和制成冷刀,在宇宙航行中用超低温技术检验设备,在科学研究中为人们提供帮助,等等。
第五节“诱人的幻想”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从生物学家拿金鱼做“生命冷藏”实验谈起,谈到人们对延长动物和人寿命的办法的种种探索,进而设想未来人类在星际旅行中延续寿命的前景。 12345

【思路探微】
课文由介绍“绝对零度”的概念入手,引出“超低温”的话题,然后,就这个话题谈了超低温世界中的种种奇妙现象和人们对这些奇妙现象的探究,介绍了超低温技术在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并进一步提出用“生命冷藏”技术实现宇宙旅行的诱人幻想,引导读者较全面浏览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技术领域。
3、画出结构简图
                          冰雪不足以言冷
探究最低温度    南极还不算最冷    引出话题
                     广寒宫名副其实
                     海王星亦非最冷

                     液态空气的奇妙
     罗列奇妙现象    各种金属的奇妙     进入话题
                     超流现象的奇妙

                     超导现象的应用
     列举种种应用    各行各业的应用      延伸话题
                     生命冷藏的前景
4、筛选关键信息
课文的标题是“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文介绍了种种超低温现象,这“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哪儿?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在,许多物质在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液态空气”及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中的变异;水银、铅、锡、铜等金属物质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性状变化;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液态氦所呈现的“超流现象”;许多金属和合金在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等等。

【领悟内涵】
课文介绍了超低温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是超低温,在超低温状态下产生了哪些奇妙现象,着重介绍超低温技术的应用及其前景。
第二课时
5、开阔视野 深入探究
①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a、超低温世界存在着许多奇妙现象及其应用
b、超低温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c、超低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前景
d、超低温世界
②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a、从概念到形象的逻辑顺序
b、从形成到发展的时间顺序
c、化抽象为具体的逻辑顺序
d、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
③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那些?
6、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①精湛的写作技巧
超低温是一般人无法接触的世界,存在着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作者正好抓住这点做文章,从人们常识出发引出超乎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使得文章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2345
比如文章开头一节,从“冰冷”二字入手,先点出“冰雪不足以言冷”,然后一步一步说出南极北极、月亮背面、海王星这些一处比一处冷的地方,吸引读者思考“冷”的课题,先让读者朝温度可以无止无尽地低下去的方面猜测,这样层层铺垫之后,才指出冷有极限,推出“绝对零度”这一陌生概念,让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吸取新知识的满足感。
又如最后一节,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个挑战人们常识的有趣实验:把金鱼放到超低温的液态空气中即已变得硬邦邦的了,经过10-15秒之后放回温水之中,它却居然复活了。由此入手,作者把“生命冷藏”这一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表达得浅显易懂,让读者理解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冷藏生命来解决星际旅行难题的可能性。
②清晰的篇章条理
这篇文章条理很清晰,分节写作, 每小节一个小标题,标示内容重点,也显示内容的递进关系。
全文内容安排属层进式,表现为:从探究最低温度入手,引出超低温世界的话题;继而多方面展示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景象,进入话题,然后从多角度展现超低温技术应用的情景,拓展话题。层层递进,步骤井然。
各章节的内容安排,有层进式,也有并列式。第一节探究最低温度,用了层进式;第二节介绍超低温世界的种种奇妙现象,用并列式;第三节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则用层进式;第四节又用并列式介绍超低温技术的应用;第五节则用层进式展示星际旅行的诱人前景。各种结构形式的交错使用,做到了各尽其妙,而又富于变化。 

【点击写作知识】
写科学小品,在内容方面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语言方面要做到通俗、生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某种现象,你要把这一现象告诉别人,必须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几个事物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写事理说明文,先要把事物的现象说出来,要说得简明、扼要,紧扣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写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写时要做到清楚、明白,力求通俗,要抓住关键,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③恰当的说明手法
1.举例子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和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变弱的例子,说明超导现象。这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2.作比较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拿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冷子管”跟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比较,生动地说明前者体积小、用电省、性能灵敏等优点。
又如在“诱人的幻想”一节,叙述科学家拿金鱼做实验时的两种情况作比较:让金鱼的温度慢慢降低,降到100多摄氏度,它就再也无法复活,而快速让它降低温度,却能够复活。这就清楚地说明了“生命冷藏”的条件要求。
3.下定义
如在“冰雪不足以言冷”一节,指出“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c,叫做‘绝对零度’”;在“奇妙的现象”一节,指出“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在同一节还指出“在零下190多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这三个地方运用下定义说明手法,准确说明概念,让读者获得一种清晰的认识。
4.作诠释
    如在“冰雪不足以以言冷”一节,指出“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c,叫做‘绝对零度’”,给“绝对零度”下了定义之后,又加以诠释:“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这句话对前面所下的定义作了补充,让读者获得更加具体、详细的认识。 12345
5.列数据
    文中各小节都用到这种说明手法。
    如在“冰雪不足以言冷”一节,列举冰雪、南极北极、月亮背面和海王星的气温,用准确的数据引读者步步探究话题。
④准确而风趣的语言
如在“冰雪不足以言冷”一节,说:“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c,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这儿用双关手法,借“广寒”一词的意义,既准确而又有风趣地指出,这儿已经寒得很有程度了,但还不算最冷,更冷的还在后头。
又如在“奇妙的现象”一节,这样描述氦在超低温下的奇妙现现象:“奇怪的是,氦本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超低温下会变成无色液体,而这种液体竟是会‘爬’的液体!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小杯里盛着液态氦,当温度降低到-270.96°c以下时,小杯里的液态氦会自动沿着杯壁‘爬’出去,流到杯中,直到大、小杯里的液面相平为止!”这儿用拟  人手法描述液态氦的异常现象,给读者送去的是既准确而又奇妙的信息。
再如在“诱人的幻想”一节,描述科学家用金鱼做“生命冷藏”实验时,是这样描写金鱼的复活景象:“金鱼竟然复活,摆动着它那轻纱般的尾巴,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读者读了之后,必定会心一笑。
7、知识反馈
①、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绝对零度”已经是冷的极限,也是人们目前得到的最低温度,即零下273.16 ℃。
b、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发生奇妙的现象,鲜花变脆,鸡蛋石蜡会射出荧光。
c、所有的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形状、质地、韧性等都会发生改变。
d、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
②、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下列推断有误的的一项是:
a、目前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常温现实世界的现象中得到的,因而很难解释超低温下出现的现象。
b、因为“超流现象” 只是个别现象,根据从现象到理论的一般形成规律,目前还无法确定一种正确的科学判断。
c、“超流现象”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目前无法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解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会得到合理有据的科学理论的解释。
d、因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滞后于科学的观察与发现,现有的科学理论还无法解释这种新发现的“超流现象”。
③、文章在谈到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有超导性能,并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理由是:
a、铌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超导性能比其它金属都要高。
b、铌在-263.94 ℃ 的时候就显示出超导性能,而其它金属则需要在更低温度下才能显示超导性能  。
c、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大多都有超导性能,但铌超导时本身消耗的温度比其它金属消耗的温度高。
d、在超低温状态下,以铌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要比以其它金属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少得多。
④、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用金鱼成功地实验了“生命冷藏”,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的寿命的延长将不再是神话。b、 “生命冷藏” 的原理已经被生物学家所破解,也就解决了通过“生命冷藏”来延长人类寿命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c、 利用“生命冷藏”促使人类能够进行宇宙探测只是超低温技术在未来应用的一个方面,更诱人的前景还很多。 12345
d、 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超低温世界的奥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奥妙造福于人类。
8、课后作业:
(背景:一位被冷冻万年的宇航员考察完银河系外的星球后回到地球。)
请以“考察归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做到备课和教学设计紧贴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课堂教学的发展?这就要从学生的实际与教案的实用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实用性和追求课堂最佳效果是教案设计的原则,这就要求要摒弃繁琐的过程和过多、过细的课堂活动形式。本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以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价值所在,真正发挥其功能。以教师的“引”为动力,把读思议、演练创的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身心发展。   本节课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与交流,实现对学习内容深层次的探究,思想情感的升华,在合作中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理解与探究还做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努力,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迁移探究能力。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231.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