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的生活原文_密室的生活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

教学目标
1、  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的情感和思考,感受她在厄运中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性善的深信不疑。
2、  学习、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尝试写评论性的文章。
说明:
本文是《纽约时报》一篇书评,写于1952年。当时,《安妮的日记》刚刚在美国出版,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作者说它是“经典之作”,因为书中的安妮•弗兰克勇敢、阴郁、机智、自我怀疑,几乎完美表达青春时期的剧码,还因为它并非事后回顾,而是同期记载了每一刻颤抖的生命,更因为书中随处可见的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和热爱,对人类价值的坚守。
正如日记中并没有故意赚人热泪的故事,作者评述的时候,始终客观冷静,不事雕琢,摘引日记中的文字时,津津乐道于密室居民的日常生活,极富人情味,着力表现普通人在大屠杀恐怖阴影中的从容自若。关于这一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摘引的文字,感受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的坚忍和勇气。
2、   难点:理解《安妮日记》作为经典之作的“双重意义”。
说明:
本文开篇即冠以《安妮日记》“经典之作”的高度评价,随即多方面论证其经典性,语言洗练、中肯。但安妮所处的逆境对于学生来说距离太远,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书籍和影视资料,更多的了解“二战”和“大屠杀”,尤其要通读《安妮日记》。这样,对所评述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对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有切实的认同,并由此形成更为全面的思考。
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经历了恐怖的劫难之后,出于自卫的需要,首先选择沉默,以抵挡太多的悲哀。对他们来说,最迫切的是寻找亲人,重组家庭。几乎是在20年之后,他们才开始重聚力量,一点一点开口。而1947年出版的《安妮日记》则成为最早诉说这一惨剧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3月,流亡伦敦的荷兰政府,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把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战争结束后,可以作为珍贵的史料。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相信真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才有了今天的《安妮日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习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课前布置:
(1)要求学生阅读《安妮日记》部分篇章,感受她朴实流畅的文笔中蕴藏的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和对生命的思考。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顺势引入课题。 1、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作品
可以一个人阅读,也可以三、四个同学分章节读。
 
 
 
 
2、学生读日记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并把这些文字做成ppt文档,交流的时候,边投影。
  1、本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述,不阅读原文,就没有对那个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的少女的认识,对作者所说的“经典之作”也就无从体认。
2、此环节是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初读文本
理清层次
 
 
 
 
 
 
 
 
 
 
 
 
  1、课文副标题为“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找出这篇文章哪些部分是“评”,“评”的内容是什么。1234
 
 
  1、学生速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分段。
1-4小节为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安妮日记》作为经典之作,具有双重意义。
5-14节为一段,摘引日记原文,表现安妮对真理、和平、人性的执著追求。叙议结合。
15小节为一段,介绍日记的出版流传,痛惜哪些惨死在集中营的几百万安妮一样无辜的生命 本文结构清晰,叙议有机结合。在学生已经对原著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理清行文思路,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情感,并初步感知评论文的写作特点。
跳读文本
品味词句
  1、作者说安妮的日记“细腻翔实”、“温馨而坦然”,文中哪些语句表现这些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摘引日记的文字。
 
 
2、要求学生选择最有体会的文字,发表见解。
 
 
 
 
 
 
 
 
 
 
 
 
 
 
 
 
 
 
 
 
 
 
 
 
 
 
 
 
 
 
 
3、作者对日记的研究很深入,但只引用了八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学生带着问题找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比较直白,见解较浅。
教师可以作适当点拨:
(1)“我开始把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书包里……这本日记、发卷、手帕、课本、梳子、旧的信件。”
(2)“当安妮逐渐成熟,对性格的了解取代了爱,对彼得的爱很温柔地破灭。”
(3)“当人们展现出他们最坏的一面,当不知道是否应相信真理、正义和上帝时,却要我们年轻人坚守立场和固执己见,真是加倍困难。”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安妮的性格、安妮的内心冲突和她对自我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补充个人在阅读《安妮日记》时的感受。
比如,讲解第(2)句时,补充她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写下的:“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3、引导学生总结这八处引用所表现的共同点。
这八句话并不谈及大屠杀的恐惧,它们所展现的是一个和同学们一样年龄的少女对学习、生活、理想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今天对生命存疑的最有力答案”。 1、教学活动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这个环节细读日记的内容,也就是“叙”的部分,为下面理解作者的“评”作铺垫。
2、课堂是学生的“学堂”,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
这一环节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交流中,他们的感受丰富起来。
 
 
 
 
 
 
 
 
 
 
 
 
 
 
 
 
 
 
 
 
 
 
 
 
 
3、思考引用的目的,便于理解日记的“经典”意义。
 
精读文本
把握观点
  1、作者说安妮日记不能“硬邦邦”“贴上”经典的标签”,如何理解“硬邦邦”、“贴”的含义。
 
 
 
 
 
 
 
 
2、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评《安妮日记》为经典的原因。
 
 
 
 
 
 
 
 
 
 
 
 
 
 1234
 
 
 
 
 
  1、学生思考。
提示:和别的经典作品比较。比如:《红楼梦》、《尤利西斯》、托翁的作品。
学生可能谈到,由于自身的经验限制,许多经典作品理解不了、不敢涉猎。
而《安妮日记》,却让读者觉得亲切,“似乎这个少女就窝在旁边的沙发上”,值得一读再读。
2、学生默读1-4小节,划出关键句。
第1小节应为一个“层面”,讲述日记所展现的温馨真实、充满真情的生活。
第2小节为另一个“层面”,日记展现犹太人在大屠杀恐怖笼罩下担惊受怕的生活。
第3、4两个小节分别承接前两个小节,做适当补充。
联系后面所引的八则原文,我们看到,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比如安妮精彩地描写达萨进行的牙科手术,还有她一生中第一次恋爱。 1、引导学生认识日记作为一部经典之作的非同寻常之处。
 
 
 
 
 
 
 
 
 
 
2、对所引的日记,学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体会,此时讨论作品的经典性正是水到渠成。
 
 
 
 
 
 
 
 
 
 
 
 
 
 
 
 
 
 
拓展迁移
读写结合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是一篇经典的书评,请以本文为例,讨论书评的一般写法。
  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开头用简短的语言表明作者对本书的总体印象,用一两个形容词概括(例如课文中的“经典”)就够了。
2、适当引用原文,摘出那些机智、动人的话语,作简要评述。
3、叙议结合。叙述要铺陈直叙,忠实原文,议论客观公允,理当词切。
4、所引原文能充分证实作者对此书的评价。 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写作上的特点,这样获得的新知更为牢固。
 
 
 
布置作业 任选一本你所喜爱的作品或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部影片,写一篇书评。800字左右。 完成作业。 由课内而课外,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思路点拨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布置学生寻找有关大屠杀的资料,阅读《安妮日记》。课堂中交流读书的体会,并辨析书评和读后感的异同。选择一则或几则日记,尝试写一篇短小的评论文字。把习作和课文进行比较,明确书评的写法。
练习举隅
1、课文结尾处说“因为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在有限的人类精神中带来锥心刺痛的喜悦。”联系全文,如何理解“锥心刺痛”的“喜悦”。
 
2、课外阅读约翰•赫西的小说《墙》(节选),思考作者选择《墙》和《安妮日记》比较的原因。
 
3、下面两则文字摘自《安妮日记》,各用一句话评述。
(1)1942年7月8日      
躲?我们躲到哪儿去?城市还是乡下?躲到一栋房子还是一处小屋?什么时候?怎样躲?躲到哪里……?这些问题我都不能问,但我却无法将其抛诸脑后。
我们穿上好多衣裳,好象要到北极去似的。理由挺简单,就是想随身多带些衣服呀。像我们这种处境的犹太人,谁都不会梦想拎着一个衣箱出门。我穿上两件衬衣,三条三角裤,一件上衣,又在外面套了一条裙子,一件外套和一件夏服,此外还穿了两双袜子,一双绑带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等等。出发之前,我闷得要死。可是谁都不厌其烦。1234
(2)1944年5月11日(日记最后一篇)
下星期,我必须读完《十字路口的巴勒斯坦》和《伽利略》的第二部分。昨天我读完了传记体的《查理五世皇帝》的第一部分。现在,我要根据书中摘出的材料画出一份皇室世系表。然后,我得把已从各种书籍中摘下来的三页外文字,背出,写下,记在心上。第四,我的电影明星照片都混乱不堪,他们正在拼命呻唤,要求整理一新。还有,塞西厄斯,奥迪帕司,派来斯,奥费兹,杰森以及赫尔克里士都在等着我去安排他们。因为他们迥然不同的事迹交织在我的脑中,宛如一件衣服上的彩线。哦,此外还要读<<圣经>>。要见到洗浴的苏姗娜不知还要多少时候?索德姆和戈莫勒的罪行又意味着什么?哦,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凯蒂,你看我的脑袋都快炸了!
 
4、建议学生阅读茹志鹃的作品《百合花》,任取一个角度(内容或者形式、人物或者手法),写一篇短评,300字左右。并阅读茅盾的《评短篇小说<百合花>》,在比较中直观地把握书评这一体裁。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46.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