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7至13段翻译】13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文章先对比鲜明地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接着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分析形势,提出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写蔺相如奉璧出使与秦王斗争的经过: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蔺相如功成加官,秦赵两国的矛盾暂时缓和。然后是渑池之会,分别写了会前计议、会上斗争、斗争结果。最后写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退让回避,后来廉颇悔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秦王不怿(yì)  传舍(zhuàn)
汤镬(huò)   盆缶(fǒu)   驽(nú)   庸人(yōng)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通假字
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臣愿奉璧住使。(“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请奉盆缶秦王。(“奉”通“捧”,托、举)
2.一词多义

使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以……为后)
(5)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宽恕)
4.文言虚词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庭
6.古今异义
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表示敬意的礼节。)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离开。今义:往。)(亲戚:古义:近亲及姻亲。今义:姻亲。)
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的命令、号召。)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重要公告。)1234
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制的衣服。)
7.相关成语
完璧归赵:后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荆请罪:负荆,背负荆条,甘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
四、文学常识
1.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继其父为太史令,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著述。前93年,完成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130篇,内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给《史记》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名篇名句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剖析: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这几句的难点有:曲——理亏;均之二策——权衡这两种对策,之,这里是指示代词“这”;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全句译为:秦国用城来换璧,要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要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剖析:这里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写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之后的智勇行为。假托“壁有瑕”要回和氏璧,是智,敢于怒斥秦王,“怒发上冲冠”,是勇。这几句的难点有: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指示,是两个词,“指而示之”,指出来给……看;因指“于是”;却,退后;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竖起。“怒发上冲冠”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把蔺相如的勇气、壮气表现得惟妙惟肖。
3.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剖析:蔺相如的口才真好!他两句话就揭示了秦王“无意偿赵王城邑”的内心活动,为自己“复取璧”找到了理由。这几句的难点有:列观,偏殿,观,读guàn;倨,傲慢;以戏弄臣,把它拿在弄臣的手中把玩,“戏弄”,不是一个词,全句补充省略成分后应该是“以之戏于弄臣”,弄臣,古时供国君游戏娱乐的地位低下的臣子。
4.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剖析:“相视而嘻”,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嘻”声。以秦王之赫赫声威,竟然被蔺相如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是多么今人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作者通过两个动作细节把复杂的思想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司马迁的善于写人物,可见一斑。这几句的难点有:引,拉。“引”的义项很多,例如上文的“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的“引”是“邀请”的意思。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234
剖析:这无疑是说秦国国君历来都是赖皮!揭人之短,甚至揭人祖宗之短,是多么激怒人的行为!难道蔺相如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会。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只有一个解释:蔺相如把准了秦王的心理脉搏。后来秦王说的“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即是证明——当时秦王还没有做好与赵国摊牌的准备。这几句的难点有:缪,通“穆”;坚明约束,坚守约定,守信用;间,本义是小路,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剖析:通过蔺相如的语言表现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先”“后”对比,揭示蔺相如步步忍让的根本原因。此句中的“所以”,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译作“……的原因”。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所以”相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来表示凭借条件,译作“是用来……的”。)
二、重点语段
1.“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至“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剖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文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相如廷叱秦王的这段话,先说出了赵群臣开始时对秦索璧的看法,“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出秦王的欺诈行为;接着说出当时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接着又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迹象;最后表示了不受秦王欺诈的决心。这一段话,真是刚柔相济,充分写出了“能言善辩”的战国时期外交家的风度。
2.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剖析:读到这里,读者眼前立刻出现一个傲慢莽撞而心直口快的武将形象,活脱脱如见其满面愤怒和鄙夷不屑的神色,这是作者借人物语言传其神韵的作用。读到这里,读者也一定会回想到文章开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的介绍,佩服作者前后照应功夫之妙。读到这里,读者更会把廉颇的无礼和蔺相如的忍让作比较,明白作者巧妙对比的匠心。
结构图解
课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其结构如下图:
 

主旨探讨
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课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热爱国家、不畏强暴、机智多谋、胸襟开阔的外交家和政治家的形象,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忠心报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2.本文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用细节与语言勾画人物
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对于重大事件来说,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视”,虽是细节,却写出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遏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勇”。“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相如廷叱秦王的那段话,先说出了赵群臣开始时对秦索璧的看法,“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露出秦王的欺诈行为;接着说出当时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接着又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迹象;最后表示了不受秦王欺诈的决心。这一段话,真是刚柔相济,充分写出了“能言善辩”的战国时期外交家的形象与“知死必勇”的策士风度。再如蔺相如二上秦廷怒斥秦王的一段话也是如此。1234

问题探究
问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但是,有许多后人对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的做法表示怀疑,认为他的做法并没有给赵国带来任何好处,只是逞匹夫之勇,扬一己之名而已。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就此问题做一番探究。
导思:这道探究题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探究的结果如何,对蔺相如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探究:(1)认真阅读文本内容,特别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细节,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体会当时的人物言行,设身处地地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分析人物,评判事件。
(2)查阅有关对蔺相如做法表示怀疑的文章,认真阅读并作出自己的分析,看看这些人为什么认为蔺相如的做法不妥,把握住作者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的依据。
(3)评判历史人物,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不能不论当时的形势和事件的后果,也不能一味地苛求古人,求全责备。要一分为二,客观求是。
(4)也可以对蔺相如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说出自己这样认识的原因。最好能写成一篇小论文。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40.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