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答案】梦游天姥吟留别高效课堂导学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352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  班级: 组别: 姓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预习案】
1.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 ,号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达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
(1)梦游:
(2)天姥:
(3)吟:
(4)留别: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姥( ) 瀛( )洲 剡( )溪 渌( )水 屐( )
殷( )岩泉 栗( )深林 水澹( )澹 扉( )
訇( ) 鸾( ) 觉( )时之枕席
【探究案】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 脚著谢公屐
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
2. 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2)词类活用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栗森林兮惊层巅
3. 整体感知诗词,简要概括层意:
 

【训练案】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
a.天姥(mǔ) 剡(shàn)溪 瀛(yíng)州 渌(lù)水
b.屐(jī) 殷(yǐn) 傈 (lì) 訇(nōng)然
c.语(yǔ)天姥 暝(míng) 澹(dàn) 扉(fēi)
d.霓(ní) 悸(jì) 崖(yá) 恍(huǎn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
a.信(实在) 语(谈起) 横(遮断) 拔(超出)
b.因(依据) 渌(绿色) 屐(木鞋) 暝(天黑)
c.列(同“裂”) 扉(门扉) 回(运转) 恍(恍然)
d.向(刚才) 惟(只剩下) 清(凄冷) 壁(山腰)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对偶、比喻)
b.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夸张、比喻)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设问、拟人)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借代、拟人)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着力描写神仙世界的美妙,是为了反衬黑暗的现实世界。这种写法,与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但成就都不大,与他们的业绩斐然的前辈相比,已经难以望其项背了。
c.神仙出场,是梦游仙境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全诗的高潮,诗人激情奔放,奇特的想象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纵横驰骋。
d.李白梦游天姥,无限美景目不暇接,但诗人还未登堂入室,就魂悸而魄动,又回到了令人痛苦的现实中。12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冉思尧 班级: 组别: 姓名:
第二课时
【预习案】
背诵并默写下列诗句。
1.越人语天姥, 。
2.天台四万八千丈, 。
3.我欲因之梦吴越, 。
4. ,势拔五岳掩赤城。
5.千岩万转路不定, 。
6.熊咆龙吟殷岩泉, 。
7.云青青兮欲雨, 。
8. 列缺霹雳, ,洞天石扉, 。
9. 世间行乐亦如此, 。
10. ,使我不得开心颜!
【探究案】
一、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 阅读第一自然段,试分析诗歌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却“谈瀛洲”?
 
2.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3. 阅读第三自然段,试分析此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二、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训练案】
高考考点链接: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命题方式: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命题变式: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分析实写内容,简要描述(本诗中实写是……或……是实写)。
(2)分析虚写内容,简要描述(诗中虚写是……或……是虚写)。
(3)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或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2)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回答下列问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注释】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1)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5分)
 

(2)体会诗歌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974.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