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边城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沈从文小说的文字之美,进而体味其所营造的意境美和小说中层现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今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仅文学著作就有三十多种。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八骏图》、《月下小景》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阿丽思中国游记》等。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作者说:“笔下涉及社会面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的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他善于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细致感情,以写人性美人情美为创作的极致,其主要作品均以家乡沅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特殊的一角。写于一九三四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小说叙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小说里只有平凡的人、平凡的梦和平凡的坎坷,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其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幅充满浓郁乡风乡情的风俗画卷;第二,它是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赞歌;第三,它是一曲富有神韵的“爱”与“善”的挽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人物可爱,是沈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所有的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读书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语段。并与学生共同研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文中集中写景的共有4处。它们都是夜景,而且都有着温柔、美丽和平静的特点。这些描写既为文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环境,又使得人物的活动和美丽、平静甚至于有些单调的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为翠翠性格的形成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另外,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较好地烘托了气氛。
    3。理清小说的情节,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边城》的情节虽很明快,但因为课文节选部分矛盾并不激烈,所以不需要严格按情节结构去分出什么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关键要善于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请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忍受不住”。
    翠翠长大了,她觉得眼下的生活太平凡、太单调,她向往一种新的但又说不清的生活。她要坐船离开,让爷爷到处找她,但她又不能预见这种改变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所以她又被自己的这些“胡思乱想”吓怕了。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所以她才会哭,才会觉得“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123
    (2)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又为什么“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喝着沅水、听着情歌长大的多情的翠翠,在听完爷爷讲的父母亲的故事以后,肯定想到了自己的将来。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爱听又软又缠绵的情歌,也愿意为了这歌声飞到悬崖半腰,在她身上,有着跟母亲一样的浪漫思想和强硬性格。祖父不告诉翠翠事实,是因为祖父尚未弄清歌声究竟是不是大老的;另外,还可能因为关爱翠翠,怕女儿的悲剧会在翠翠身上重演。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翠翠对爷爷明知自己心思还要追问自己选大老还是二老,很不满。但她明白爷爷是一番好心,希望自己忘记二老,答应大老的提亲。可感情不是买卖,翠翠实在不愿意做违心的选择,她面对百般疼爱自己的祖父,“不敢生气”,只能勉强笑着。她可能气二老不和自己一样对爱情执著,不再坚持唱歌示爱;也可能气自己,明知有王团总想把女儿许配给二老,还心存幻想,气自己不能和王团总之千金平等竞争。
    (4)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是试探,也是翠翠与生俱来的善的流露。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想离开,但她又不能像母亲那样狠心地抛下祖父不管,毕竟祖父年事已高。也正是因为这“善”,更加上对自己与二老的爱感到渺茫,所以她决定不走。甚至于可能为了成全二老与王家千金的“美满婚姻”,她决意永远陪着爷爷。但想到爷爷百年之后的孤独,她心存恐惧。
    4.重点鉴赏。
    (1)淳厚的人性美、人情美。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描写湘西边城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展示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表现作者理想中淳厚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翠翠是一个美丽纯真、温顺可爱的山城少女。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翠翠对祖父深切的爱和对爱情的朦胧的向往。翠翠的母亲同一个军人秘密恋爱并怀孕,远走不成,双双自杀殉情。翠翠由爷爷抚养长大,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她充满强烈的依恋。内心躁动不安、孤单落寞时,她渴望爷爷能在她身边,让她的心灵有所依傍;爷爷兴致好时,她爱傍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述说故事、吹曲子、唱歌。祖孙分离的情景,即使是出于她恶作剧的想象,也会让她一颗“小小心子”“跳跃不已”。翠翠已是13岁的少女,朦胧的爱情已开始萌动。她的心事变得复杂,她的梦境因为有了傩送的情歌而变得“顶美顶甜”,沉醉在甜蜜的爱情中。妈妈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她心驰神往。她不能也无法告诉爷爷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向往,而“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翠翠的爱情经历中的感情体验、行为举措,生动展示出少女天真、纯洁的微妙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翠翠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淳厚的风土人情和清风、丽日、青山、绿水一起陶冶了她,给了她一副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在翠翠这一形象身上,作者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123
    撑渡船的爷爷勤劳、善良、纯朴。外孙女翠翠是他生命的重要部分,寄托着他所有的亲情。小说着力刻画了老人对外孙女的爱。他企盼翠翠享受爱情的幸福,能有一个美丽的归宿。他暗中操心翠翠的婚事。得知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在爱情“文明决斗”失败后驾油船远走辰州,老人心情沉重。他既对翠翠与傩送二老的恋情抱着很大的希望,又怕翠翠在爱二老的道路上,不是那位有陪嫁磨坊的中寨团总之女的对手,因而怀着隐忧。老人身上极为自然地融会着淳厚、善良、慈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作者笔下,啼声婉啭的虫声、繁密的蒿草、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美景与人物心境密切联系。最精彩的当是爷爷同翠翠讲述翠翠母亲的故事时: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这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黄莺  ‘[口落] [口落] [口落] [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月光是如此静谧、安详,犹如明丽纯静、纤尘不染的童话世界。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其热烈、执著与浪漫。
总结、扩展
    作品中的人物虽说全都善良,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像翠翠为爷爷牺牲自我,唯其善良,我们才更易感到悲哀的分量。这一切,作者全叫读者自己去感受,绝不破口道出;所以,我们要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布置作业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成   大老
关    天真可爱 体    全   豪放豁达
深感内疚
爱     爷爷     贴    弟   二老
安于清贫       弟   仪表出众
忠于职守

      人性美:为成人之美,均牺牲自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894.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