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案】《数系的扩充》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5-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目标】
1. 了解实数系扩充的原因和过程,理解虚单位i的概念,理解复数代数形式、实部、虚部、纯虚数、虚数等概念;
2. 理解复数相等概念,了解复数系与实数系的关系;
3. 感受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诞生都是人类思想的创新和大解放,每次都引发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认识,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重点】 复数的诞生及其概念. 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和复数相等.
【难点】.虚单位i 的的概念. 虚单位i 的第二条性质.
【程序】
▲1.问题情境
问题1 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 实数集r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呢?
key:   n z,z q,q r,    总之 n   z   q   r,(数系扩充之意自见).
接着问: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
key:  为了计数产生了自然数,
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产生了负数;
为了测量等产生了分数
为了度量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产生了无理数.
发现1:数集在按照某种“规则”不断扩充,(实践的需要、解决数学体系内部矛盾的推动)
数系与运算联系紧密,(数集无运算,犹无弓之箭;运算离开数系,犹如无米之炊).
人们总希望数系中的运算能够在本数系中畅通无阻.
数系的每一次扩充的效果,是解决了在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受阻的矛盾,
负数解决了在正数集(如n)中不够减的矛盾,
分数解决了在整数中不能整除的矛盾,
无理数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

接着问:数系一般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扩充?
key:   “规则”就是
在原有数系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数.
▲2.实数系也面临着问题(内部矛盾)
数系扩到实数系r以后,因为没有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
问题:这表明什么运算在实数系r中不能畅通无阻?(答:开方运算)
从方程的观点看,像x2=-1这样的方程在实数系r还是无解的.
让我们尝试来克服这个矛盾.
▲ 3.大胆类比、解放思想

评:自然数n中“添加”新数-1,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实数中引入了一个新数 ,也能取到这种效果吗?

▲4.严格定义、理清思路
我们引入一个新数 ,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这就规定了虚数单位i的两条本质属性.

▲5. “添加”虚数单位,诞生新的数系
(1) i与实数相乘,得形如b i的数,当b≠0时,称b i为纯虚数. 这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形如b i的数与实数 相加,得形如 的数叫复数.
复数的定义:形如 的数叫复数, 叫复数的实部, 叫复数的虚部 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 ,把复数表示成 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6.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 ,
当且仅当b=0时,复数 是实数 ;
当b≠0时,复数 叫做虚数;
当b≠0且 =0时, 叫做纯虚数;
当且仅当 =b =0时,z= +b i就是实数0.
 

▲7.例题解析
例1请说出复数4,  0,  ,6 的实部与虚部,并指出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
由学生回答:
例2 实数m取什么数值时,复数z= m (m-1)+(m-1)i是:(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12
【分析】因为m∈r,所以m+1,m-1都是实数,由复数z=a+bi是实数、虚数和纯虚数的条件可以确定m的值.
解:(1)当m-1=0,即m=1时,复数z是实数;
(2)当m-1≠0,即m≠1时,复数z是虚数;
(3)当m(m-1)=0,且m-1≠0时,即m=0时,复数z 是纯虚数.  
▲8. 复数相等的定义
  (2)相等的复数定义:设a,b,c,d∈r,a+bi=c+di  .
若 ,   .
例3. 已知(x+y)+ (x -2y)i=(2x-5)+(3x +y)i,其中x,y∈r,求x与y的值.
解: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所以x=3,y=-2
复数相等的定义是求复数值,在复数集中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3+5i与4+3i不能比较大小.
▲9.小结
通过在实数中引入虚单位 ,我们将实数集扩张成了复数集.
  1. 认识了虚单位i,i具有两条本质属性.
  2. 理解了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的原因和过程.
   3. 知道了a+bi成为实数、虚数、纯虚数的条件.
简单地说:
   b=0        a+bi为实数;
  b≠0        a+bi为虚数;
  b≠0,a=0  a+bi是纯虚数.
   {复数}={实数}∪{虚数}
   4. 理解复数相等的定义.
▲10.作业
1.设计数集的文氏图,用它来表示实数、虚数、纯虚数等数集的包含关系.下面正确的是(  )

 
2. a=0是复数z=a+bi为纯虚数的什么条件?
 答:必要非充分条件
3.  与-1的关系: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 ! 
4. 复数-2i+3.14的实部和虚部是什么?
答:实部是3.14,虚部是-2.
易错为:实部是-2,虚部是3.14!
5.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n z q r c.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266.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