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5-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课题:§2.1及其性质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双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德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课堂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主动探索。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得其性质。在对比中积极思维,主动的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指数函数的定义。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得其性质,本节课注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关键:利用学生熟悉的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达到师生的情感交流。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探索 过程

教 师 导 航

学 生 探 究

与设计意图

复习 提问  某中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一次成2个,分裂二次成4个,分裂三次成8个,分裂四次成16个,…… 问:①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5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为32

②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做好铺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  言

像上述问题中的函数 ,就称之为指数函数,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新 课   教 学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分析定义

在对比中积极思维,主动的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①画出 和 的图象

y

x

(0,1)

y

x

(0,1)

设计意图: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及图象的变化的动画过程,体现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特色。

指 数 函 数 的图象和性质  ②指数函数的性质

图象

xy01xy10

性质

1、定义域:r2、值域:(0,+∞)3、恒过点:(0,1)即当x=0时,y=1

4、奇偶性: 非奇非偶

5、在r上是增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例题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①   ②   ③  设计意图:应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熟悉指数函数的性质双基 过关  (4)巩固练习: ① 与    ② 与

③  与  

设计意图:对学生这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 小结①指数函数的定义 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③比较幂值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目的是强化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布置 作业教材59页第7题设计意图:掌握和巩固本节的重点内容阅读 作业12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指数及指数函数

的发展、应用史,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阅读报告

参考网址:www.baidu.com    www.google.co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40688.html

设计意图

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 设计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定义                   三、例题

  二、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 课 后 回 顾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220.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