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与健康科学_生物科学与健康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目标的确定

生殖健康是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新观念,能够概述生殖健康的含义是理解什么是生殖健康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两类不同性质的“不育”问题,可以通过进行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来解决。能举例说明这二者的基本原理、实施的基本过程,以及这两种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助于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学习。关于避孕的原理和方法,重在原理的阐述,只要能简述原理,并知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避孕措施就可以。近些年来,性传播疾病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性病的预防就格外有现实意义。

--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本节内容共设计为2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引入  辛弃疾这位豪放派词人也曾描绘这样温馨的景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词人笔下描绘的,是融融的天伦之乐。古往今来,家庭的美满、家族的繁衍和人类的延续,都和生殖有关。   了解生殖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自然的生殖过程   正常的生殖过程是怎样的呢?
  通过图片等直观素材讲述,“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妇,在性交过程中,丈夫的精子进入妻子的体内,健康的精子运动至输卵管处与卵细胞相遇、相融合,形成了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接着,受精卵一边向子宫移动,一边开始分裂,最终到达子宫内壁的某处并植入子宫内膜,即着床。共经历280天左右的孕育,胎儿分娩出世──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健康的生殖细胞、精卵的结合以及正常的胚胎发育,对于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精卵的结合。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了解生殖过程,为学习辅助生殖技术打好基础。  生殖健康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类生殖有关的健康问题有哪些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必要的补充:有的夫妇在不想生育的时候,妻子怀孕;怀孕的母亲因感染某些病毒造成新生儿患先天性疾病;与人类性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性病的传播等。
  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殖健康的新观念。
  投影:生殖健康的三方面内容。
  讲述:生殖健康所关注的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正常的需要。例如,夫妻间的性生活,早已不仅仅是以生殖为目的,而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要之一。所以在生殖健康的概念中突出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这也是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
  如上所述,有关生殖健康的问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在社会生活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回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如有的人想要孩子,却不能生育;有的母亲尽管能生育,但却有将传染病传染给胎儿的危险,等等。 引起学生对生殖健康的关注。



了解生殖健康的概念。



深入理解生殖健康的意义。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夫妇很想要一个小宝宝,可是,结婚多年一直没有怀上。可能有哪些问题影响到夫妇的生育能力呢?举出教材中提到的“现实中的问题”。
  列举社会需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育龄夫妇中大约有5%~15%为不育症患者,其中男性不育占1/3~1/2。1988年美国国家中心统计育龄夫妇中,不育症发病率为8.4%,到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10%左右。在我国内地的育龄夫妇中,约有5%~8%存在不育问题,在一些大城市中,大约每10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不能生育。而我们国家传统的伦理观使不育症患者不仅承受着个人心理上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1234
  怎样才能帮助这些不能正常生育的夫妇实现生育的愿望呢?
  针对夫妇双方各种不育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各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有助于治疗和解决患有不孕症夫妇的生育需要,也有助于缓解由不育引起的在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即俗称的试管婴儿)等技术。根据自然的生殖过程,分析可能引起不育的原因。
 






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人工授精。
 了解不育是一种常见病。
 


了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社会意义。  人工授精  人工体内授精是一种怎样的辅助生殖技术呢?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导入女性子宫内,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人工授精技术适合于因丈夫精子少或精子活力差而不育的情况。为什么说这一技术主要用来解决丈夫不育的问题呢?
  人工体内授精由美国医生r.l.dulensen于1890年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此项技术才得以普遍开展。80年代以后,精子库在一些国家相继建立,这为人工授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报道,目前全世界经人工授精诞生的子女已达100万人以上。
  人工授精是如何实施的呢?参考教材中的讲解和图示,介绍该过程的步骤。
  提出思考题:(1)卵细胞是如何为人工授精做好准备的?(2)该技术对妻子有怎样的要求(输卵管通畅)?(3)对丈夫的精子有怎样的要求?(4)如何判定该技术的实施是否成功?
  通过讨论分析以上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了解人工授精的基本过程。

阅读旁栏资料卡,了解正常的受精过程对精子的要求。




精读教材并观察示意图。


讨论思考题。
  了解人工授精的定义。



了解人工授精技术适用于哪些情况。



了解人工授精的基本过程。
试管婴儿 有的夫妇不能生育的原因,是女方输卵管阻塞。对于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试管婴儿技术。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2万试管婴儿,我国大陆自198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起,目前已有1000多名试管婴儿像其他人一样健康地生活着。
何为试管婴儿呢?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诞生的吗?试管婴儿技术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教材的讲解和示意图,回答下列思考题
(1)体外受精为何被称为“试管婴儿”?(2)胚胎在体外发育到哪一阶段进行胚胎植入?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该技术的基本过程,并与人工体内授精相比较,了解两种技术的差别。
通过教材中提到的单个精子的体外受精,启发学生思考这对于解决男性不育症问题的积极意义。
概述:近20年来,由于对人体精子、卵细胞和胚胎的研究不断深入,试管婴儿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1978年,英国妇产科专家p.steptoe和胚胎学家r.edwards合作,将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成功,胚胎移植于子宫后顺利发育并成功分娩,称为第一代试管婴儿,它很好地解决了女性不孕问题;1992年,比利时医生g.palermc宣布,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卵子胞浆内,受精获得成功,称为第二代试管婴儿,它可解决男性不育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s.mumne等科学家采用胚胎活检的方法,从早期体外发育至4~8个细胞的胚胎中取出1~2个细胞进行遗传分析,在胚胎植入子宫前进行若干遗传病的诊断,称为第三代试管婴儿,这种技术可以帮助那些有遗传病的夫妇选择一个健康的婴儿。谈一谈个人对“试管婴儿”技术的了解。1234



精读教材并观察示意图。




讨论思考题。了解试管婴儿技术的基本含义。



了解试管婴儿技术的基本过程。




了解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
辅助生殖技术与伦理和法律  针对以上提到的辅助生殖技术,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人工授精的精子有没有可能由夫妇之外的第三者提供呢?由此可能引发哪些社会伦理问题呢?
阅读教材中《试管婴儿技术光环的另一面》的资料分析后,你有何想法?
概述:可以说,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在客观上分割了生育与婚姻的必然联系,分割了生育与夫妻间性行为的必然联系。尤其是有夫妻以外的第三者介入的人工授精或体外授精,以及“代孕母亲”的出现,引发了较多的伦理、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科学工作者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更要依赖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从教材“拓展视野”中述及的xx年我国卫生部通过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可以为一些敏感的问题找到答案。提出一些想法,例如利用第三者的精子,孩子的父亲如何确定;人工授精的后代出现近亲婚配的几率有多大;精子是否可以出售;等等。



阅读“拓展视野”,进一步思考、讨论有关问题,如:在我国,单身女性能否实施辅助生殖?能否实施代孕技术?同一个供精者的精子被使用的次数有没有限制?生殖细胞能否买卖?等等。引起学生对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予以关注。
避孕的原理和方法 以上我们讨论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育难题的解决。那么,生育能力正常的人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生殖健康的问题呢?例如,有的夫妇在不想生育的时候怀了孕,不仅违背个人意愿,而且往往也不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要解决计划外妊娠,当事人不得不承受人工流产对身心以及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诸多影响。这就涉及到避孕的问题。从正常的生殖过程来考虑,避孕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来思考和理解不同的避孕措施的原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几种避孕原理的介绍
避孕方法的指导性建议:应该知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根据是否已经生育、短期还是长期避孕、身体的健康状况等选择适合的避孕方法,而且应该在使用前了解每一种方法或药物的副作用等相关问题,以减少其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思考并回答:影响生殖细胞的产生、影响精卵的结合、影响胚胎在子宫内着床的因素都有可能干扰受孕的完成。

阅读教材中关于避孕药具和避孕机理的讲解。

了解避孕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避孕方法。 了解避孕的意义。







了解避孕的原理和各种避孕药具。预防性传播疾病  生殖健康还包括摆脱性传播疾病的威胁。什么是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而传播的传染病。通常称为性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危害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有哪些呢?
根据教材中“我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分布图”,分析讨论:
(1)性病的发生除性行为传播以外还有哪些途径?
(2)aids的发生和发展,有什么社会因素?我们对aids患者应持怎样的态度?
通过“到社会中去”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性病的传播?
阅读资料卡──简要了解梅毒、淋病、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讨论aids的传播途径,并了解教材中归纳的4种传播方式。1234

思考、讨论性病的预防措施。
了解性病的特点。
了解几种危害严重的性病。

了解性病的传播方式。
唤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引起学生对性病预防问题的关注。小结  学习这一节内容后,我们了解了生殖健康的具体含义,了解了有关避孕和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习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基本过程,讨论了这项技术对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法律、伦理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观是应该屏除的,但对天伦之乐的需要、对家庭美满的渴望如果无法实现的话,必将影响人的生存质量。相反,如果辅助生殖技术被无节制地滥用,将会引发更多的伦理问题,所以辅助生殖技术只有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地发展,从而趋利避害,真正造福于人类。    对本节学习内容做简要回顾,再次强调关注生殖健康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01.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