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调节思维导图|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科学史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之一,其教育价值不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本身,更在于提供了这些知识产生的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科学史,应打破历史事实的硬壳,充分展现科学史内在的价值。当前,挖掘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积极探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其真正走进课堂,发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近年来在教学方面就科学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谈一些认识。

  一、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历史背景下看生物科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使生物学知识、原理和规律变得生动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这正是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而生物学家的感召力和生物学史的真实性,更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中适时适地穿插讲述史料,内容包括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内容精炼但寓意深刻,无需太多的指点,学生就能迅速、敏捷、准确地洞悉教师所要传达的意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从中体察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追求科学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立志为科学献身和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创设情景让学生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生物科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发展三方面的教育融合起来,因而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对学生乃至教师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案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标题】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提问】1、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为何跟着太阳转?窗口鲜花为何向着窗口弯?

(单侧光的刺激)

2、破土而出的幼苗为何茎背地,根向地?

(重力的刺激)

这些现象都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细致观察

积极回答

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标题】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导入】师生共同分析上述例子的特点

(1)外界刺激特点:单一方向;

(2)植物反应特点:定向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积极回答

齐声朗读

(p75)

师生互动,引出概念。

指导读书,找关键词。

问题情境1:向日葵的向光性与含羞草的小叶合拢体现生物的哪一个生理特征?(生物的应激性)

问题情境2:它们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吗?(向性运动与刺激方向有关,感性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但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2.意义:为了适应环境。

【设疑】植物表现出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存在和作用的呢?对此,科学家们不是凭空想象,一切结论的得出都源于实验。123

从植物的向性运动现象中领会“向性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学会区分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1、通过实物展示,形成感性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创设情境,既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生物的应激性),又为新知识(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呈现作了铺垫。

3、通过现象对比,加深概念理解,并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关植物的向性运动现象的热情。

【探究准备】结合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设计重点介绍“如何提出假设”和“如何预期实验结果”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再展示“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

(附在后面)

了解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奠定理论基础,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规范性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单一变量、对照性、可行性、简便性等基本原则。)

二、生长素的发现

【探究】提供模拟“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用具:纸盒两个、种子、锡箔、牙签若干支、剪刀、台灯,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探究问题,按照探究活动表格所设计的内容,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探究问题: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

【探究】小组成员讨论、分工协作,模拟实验过程并完成表格填写。

1、  通过模拟设计实验,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通过模拟设计实验,创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突出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3、 通过学生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使新课程教改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探究成果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和阐述本小组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

【设疑】从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看到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如何证明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呢?

【演示课件】琼脂块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明确该物质的合成部位、作用部位、运输方式、运输方向,并由此引出生长素名称。

【归纳】根据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的结论,谁能总结出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假说—验证—结论),并让学生以填表的形式巩固这些经典实验的重要结论。

【课堂小结】

通过达尔文、温特、郭葛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分);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小组代表展示和阐述本小组的实验设计,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

及时小结升华情感

学生分析

教师点拨

1、  通过学生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验设计能力的形成。

2、通过师生合作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3、通过归纳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全过程和让学生填写经典实验的结论,让学生对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几代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不畏困难、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形成深刻的认识。

4、通过归纳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123

【拓展】1、如何完成“一个于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如图所示形态”的实验?

积极思考

各抒己见

  

 该问题的设置,有助于检验学生在新情境中知识的迁移和变通能力,也为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埋下伏笔。

  三、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  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简单的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变自己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中教师当然要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生发现了秘密,从中散发出自己的光彩和生命活力,这也正是科学探究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2、  要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利用问题来组织教学,问题虽然是固定的,但学生的思维却十分活跃,方法五花八门,教会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学会去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3、要关注以评价促进教育的效益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评价策略上,我们应追求主体多元与过程多面的统一,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中,把评价融入过程,充分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究兴奋,教给学生知识重点,再现生活常见现象,并非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8976.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