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三课笔记]高二历史第三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目标引导:
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勃列目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及影响;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需要政治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但不能偏离方向。
教学过程: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                             。
2、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3、结果:成效甚微。原因: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1964年,黯然不台。
4、评价: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处这一模式。②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③但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2、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己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3、原因:仍然坚持在国家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采取一些小修小补的措施。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          年上台。
2、首先进行          改革:改革的重点是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             。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3、政治体制改革
(1)1988年,提出了                   。 结果:反共势力掀起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的浪潮;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党内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2)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修改苏联宪法的决议,从苏联宪法中删去了关于                 的条文。
(3)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上,宣布要在苏联实行         、         和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             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                              。 结果: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更加严重。12345
(4)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5)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4、结果:存在了74年的苏维埃政权不复存在
四、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根本):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2)内部原因(直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同步练习: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领导人进行不断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斯大林模式束缚生产力发展 b.斯大林个人崇拜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
c.苏联不断面临新的社会问题d.后继者要不断否定前任的成就
2.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  b.改革效果良好
c.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的改革者    d.农业是改革的重点
3.勃列日涅夫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后期进入停滞时期,其停滞的原因不包括
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b.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
c.霸权主义外交,与美国争霸    d.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4.戈尔巴乔夫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其直接影响包括①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掀起否定苏联、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②民族主义势力泛滥③两极格局结束④苏共党内斗争激烈并公开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导致苏联社会历届领导人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与目标不切实际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c.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d.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6.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和平演变策略   d.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的总爆发
7.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改革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
9.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八一九”事件
10.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确立过程,认识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与贸易秩序的确立,既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体现,同时也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共同原则的雏形,是世界经济迈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步骤。12345
教学过程: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西欧国家左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势力空前增强,并成为最大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美国和英国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
2、1943年7月,美英的两个方案,反映了                                                    的目的。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7牛3月开始运作,同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                   ;任务: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宗旨:                                                                                    
                                                                                  。12345
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标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时间、地点:
(2)性质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3)宗旨是:                                                                    
(4)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①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华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②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3、归纳: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同步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美元    b.英镑c.法郎    d.欧元
2.右图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标志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贸组织
3.下列关于《关税贸易总协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b.它形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c.它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d.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4.二战后,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布雷顿森林体系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税贸易总协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是:
a、以英镑为中心  b、以法郎为中心    c、以美元为中心  d、以日元为中心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7.怀特计划和凯恩思计划反映了
①英美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②英美两国争夺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12345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正确,②不正确    c、①和②均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8.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或步骤不包括: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怀特计划
c、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d、主持通过《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9.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清算同盟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10.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第七单元第三课答案1-5abdbb  6-10babaa
第八单元第一课答案1-5aabcc  6-10cadcb
1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864.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