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思维导图_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

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

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a.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我将采用问题中心式讲解法,通过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我将采用“群体互补”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实现智力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靠文字材料、相关图片等媒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使其感受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力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学会历史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给他们发挥和展现才能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列举学生熟知的一些文化内容。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天龙八部》、《无间道》吗,其中都包涵了佛教思想,有谁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佛教传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成果。师:那么秦汉时期都有哪些文化成果,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古今中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123

2、分层次学习本节内容

步骤一:列表归纳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过程:

①由全班同学集体构思、讨论形成表格结构

②每位同学结合教材填写

学生设计出来的表可能不同,可以进行比较,让他们选出最合理的。

目标体现:

①通过表格的设计,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分类,又要考虑到时间的划分(举设计会考登记表时的例子),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轴。

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填写表格,对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形成最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秦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

过程及目标的体现:

①先进科学技术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提出问题:先秦时期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呢?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说出答案。

目标:通过与先秦文化联系,培养“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展示与某些科技成果相关的史书记载的原文,适当补充对某些科技成果的解释。

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适当做出解释。

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c.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回答问题,对合理答案充分肯定,并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标: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及中华文化对全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依据材料把握重点的能力。

d.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取得先进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但不够系统,指导其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各角度认识。

目标:使学生体会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②在哲学与宗教的讲解中要实现的目标:

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可操作性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将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练习起来。

a.结合教材解释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包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含义。

目标: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董仲舒将儒学的神化与政治化。

b.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有什么特点?吸收了什么新的思想?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会提出相关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目标:通过对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的讲解、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使学生对董仲舒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c.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会从政治方面去考虑。

目标:通过董仲舒思想在当时治国方面现实价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文化服务与政治、阶级的联系,从而最终突破难点。

d.先秦和秦汉时都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可能会随意、缺乏条理,应指导他们从形成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去考虑。

目标:提高学生联系问题的意识,比较问题的能力。

e.请同学们谈一谈对道教、佛教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能会从寺庙、服装、电影、电视等方面抒发自己的意见。

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f.提出问题:他们产生、发展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将之与统治需要、阶级斗争相联系。123

目标:通过佛教、道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从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

③史学巨大成就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a.解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目标:对史书体例有一个基本了解。

b.司马迁的《史记》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相关段落归纳出来。

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

④文学的新成果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及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的节选,或由学生背诵一些段落。

目标:体会其特点的差异。

⑤雕塑与绘画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

展示相关图片。

目标:中国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

步骤三:分组讨论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

过程:

①集体讨论总结的方法并做出指导

a.特点的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

b.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几个方面考虑。

c.影响需要从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考虑。

②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a.写成文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b.汇总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肯定其合理部分。

目标体现:

①通过对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

③通过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由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体系,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统。通过选择、材料、问答题进行反馈,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准确、精炼、有条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

2、中外交流

3、世界领先

4、气势恢宏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原因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文化条件

4、民族关系

5、对外关系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影响

1、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此设计力图体现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859.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