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_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近代部分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纲要求】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合】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1)但丁的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2)薄伽丘的《十日谈》,歌颂人性,抨击教会,批判封建观念,提倡人类平等,
被称之为“人曲”;
(3)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主张信仰得救: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2)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4)主张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国家高于教会。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二、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     著作:《论法的精神》       
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
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人民主权的原则,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伏尔泰    著作:《哲学通信》
主张:提倡天赋人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开明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卢梭      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主张:人生而自由;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理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崇尚情感;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地位:浪漫主义之父,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意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4)康德     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提出思想自由;国家学说:国家应代表公民的公意,应当遵循公民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原则;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公民划分思想: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永久和平的政治思想: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注重人权和如何保障人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说;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层面,主张建立法治社会。12345678
3、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
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在其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3)启蒙运动的影响波及全世界。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赶走殖民者,赢得独立。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疑难剖析】
1、关于西方思想史上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第二次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1)政治条件: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内容:明清之际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4)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典型题例】
1、由拉斐尔创作的《椅中圣母》中的圣母善良质朴,
   和蔼可亲,这 从根本上体现了(   )
 a 人文主义精神                  
 b 圣母对人类的关怀
 c 圣母心灵的美好              
 d 对封建神学的批判

    【解读】此画中一位善良质朴、和蔼可亲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取代了传统的神圣的、庄严的偶像,
           圣母成了拉斐尔表现理想的女性美
的化身。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镜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画中由圣母、小耶稣和小约翰三人组成的和谐的圆形构图,体现了拉斐尔娴熟的构图技巧。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性的柔美和高尚,体现了崇尚人性美的人文主义精神。
【提升演练】
1.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12345678
2、(xx年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4、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5、德国文学家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是肯定了伏尔泰和卢梭的什么主张?
a、抨击天主教会,提出社会契约论            b、反对等级制度,主张天赋人权
c、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              d、倡导君主立宪制,废除私有制
6、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这一思想与14世纪西欧盛行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区别是
a、以仁爱之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追求现实社会的享受
c、强调稳定秩序,长治久安                  d、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7、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9、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的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人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12345678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对中国文化的评价表达了欧洲人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0.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11、(xx年广东•27)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xx年)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社会处于变革时期;
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
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xx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近代部分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主 备 人:陈 古 中
【考纲要求】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合】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1)但丁的长诗《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2)薄伽丘的《      》,歌颂人性,抨击教会,批判封建观念,提倡人类平等,
被称之为“      ”;
(3)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最早提出以“         ”代替“神的学问”。彼特拉克被称为“              ”。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主张信仰得救:认为只要信仰    ,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2)人人有权读和理解《     》,人人可以直接和    沟通,与      直接对话;12345678
(3)主张    宗教仪式;
(4)主张教会应从属于    ,国家高于教会。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     统治,鼓吹    解放和     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二、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1)孟德斯鸠     著作:《           》       
主张:反对         ,倡导天赋人权,提出          的原则。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      权、行政权和      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      ,而又相互      。
意义:体现了反对       ,         的原则,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            。
(2)伏尔泰    著作:《          》
主张:提倡             ,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对     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           ,倡导君主立宪制。
(3)卢梭      著作:《              》、《                     》
主张:人生而自由;倡导“             ”和“         ”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理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崇尚    ;知识的进步     于人类的幸福。
地位:              之父,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意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          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              的建立。
(4)康德     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提出     自由;国家学说:国家应代表      的公意,应当遵循公民    、     和      的原则;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公民划分思想:把公民划分为     公民和     公民;永久和平的政治思想: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       。12345678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提倡     到崇尚     ;集中批判        ;注重人权和如何保障人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说;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        的层面,主张建立      社会。
3、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         运动,它的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
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       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在其影响下    爆发了大革命。
(3)启蒙运动的影响波及全世界。鼓舞              人民拿起武器,赶走殖民者,赢得独立。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      、     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疑难剖析】
1、关于西方思想史上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公元            产生于古希腊的         ;第二次是       世纪的      和宗教改革运动;第三次是                      运动。
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由        、     到        的历程。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          。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1)政治条件:明清之际             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      力量;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力量壮大。
(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            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欧洲           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内容:明清之际抨击           ,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        ,也未形成完整的          ;启蒙运动批判               ,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2345678
(4)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          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为           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     资产阶级革命,对   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典型题例】
1、由拉斐尔创作的《椅中圣母》中的圣母善良质朴,和蔼可亲,这
从根本上体现了(   )
a 人文主义精神                    b 圣母对人类的关怀
c 圣母心灵的美好                  d 对封建神学的批判
【解读】此画中一位善良质朴、和蔼可亲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取代
了传统的神圣的、庄严的偶像,圣母成了拉斐尔表现理想的女性美
的化身。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镜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画中由圣母、小耶稣和小约翰三人组成的和谐的圆形构图,体现了拉斐尔娴熟的构图技巧。圣母形象体现了人性的柔美和高尚,体现了崇尚人性美的人文主义精神。
【提升演练】
1.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xx年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4、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5、德国文学家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这里的旧时代和新时代是肯定了伏尔泰和卢梭的什么主张? 12345678
a、抨击天主教会,提出社会契约论            b、反对等级制度,主张天赋人权
c、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              d、倡导君主立宪制,废除私有制
6、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这一思想与14世纪西欧盛行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区别是
a、以仁爱之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追求现实社会的享受
c、强调稳定秩序,长治久安                  d、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7、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9、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的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人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对中国文化的评价表达了欧洲人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0.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11、(xx年广东•27)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xx年)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777.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