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课程标准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汉朝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原因,培养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认识汉初政治的特点,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理解,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
知识梳理
一、 黄老之学
1、 背景                                  
2、 时间                                  
3、 内容                                  
4、 作用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原因                                  
2、 主张                                  
3、 作用                                  
4、 影响                                  
重点难点解析
1、新儒学
   (1)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2)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所以应当“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3)作用:对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1234
  例题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继承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答案  c
  规律方法总结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和正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2、分析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由残破不堪到一定程度上国富民丰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即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却取得了独尊地位。经济的变化为统治思想的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统治思想的变化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例题  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积极作用
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道、法等
各家内容
  答案  a
  规律方法总结  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汉急需加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高考典题
例一 (xx•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例二  (xx•全国ⅲ•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 b
   解析  这里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根本目的。只有b项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
例三  (xx•天津•1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正好符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例四  (xx•全国•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的组合选择题,体现出一定因果关系,难度较大。要对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原因、影响等做出正确分析,同时还要正确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西汉时期虽然“罢黜百家”,但并不是消灭各家 ,由此排除④。1234
例四  (xx•江西•34)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解析  本题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发展演变历程入手,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政治思想演变线索的再认、再现能力。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西汉初年,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他们是
a“无为而无不为”  b“王”与“霸”c“仁”与“礼”    d“治身”“治国”
3、黄老之学除了糅合儒、墨、法、道各家思想外,还有哪些思想①阴阳家②兵家③名家④佛家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4、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种哲学观属于下列哪种思想
a积极无为 b消极无为c客观唯物主义  d 主观唯物主义
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
6、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7、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
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d促进了民主的自由发展
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阴阳家b黄老之学 c法家思想 d“天人感应”学说
10、董仲舒的新儒学包括①阴阳家②黄老之学③法家思想④儒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下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1234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 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3) 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观点的目的是什么?
12、分析西汉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的原因。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c  8d  9d  10d
11、参考答案(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大一统
(3)用“天人感应”的学说和“大一统”的观点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
12、(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为了适应休养生息的需要,黄老之学占据了社会支配地位。(2)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董仲舒重新解释了儒家经典,使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518.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