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_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材分析

第1课与第2课实际上讲述了一个问题,即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进行的斗争。本课则是侧重在:1.清朝前期统治者进行平定叛乱的斗争,反对内部分裂势力以巩固统一。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保证了平叛斗争的胜利。2.采用加强西藏、新疆地区行政管辖的办法,巩固统一,使西藏和新疆成为和其他18个省平级的省级行政区域。3.妥善处理中央政权和少数民族,尤其是蒙藏首领的关系,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央和地方的隶属关系,这不仅维护了清朝前用的统一,也为近代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分裂西藏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三藩叛乱的平定;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粉碎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重返祖国,清朝的疆域。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清政府为反对内部分裂势力而进行的平叛战争,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符合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②认识清政府通过斗争和妥善处理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③使学生明确,清朝前期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3.能力培养:①通过从“三藩叛乱的平定到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②通过“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的关系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③通过“少数民族首领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一问题的思考,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难点: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中国历史第三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清朝的历史,二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书中的第1课至第4课介绍的是清前期的历史。第1课是。提问: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学生答后,教师讲)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什么时候巩固,怎么巩固下来的呢?(导入  新课)

(同学朗读课前提示后教师指出)课前提示告诉我们四个方面的内容,先讲第一个方面。

一、平定三藩叛乱

清军入关前后,明朝原辽东边将耿仲明,尚可喜和吴三桂先后降清,为清政府东征西讨成为镇压农民起义,打击南明势力的先锋。(简单解释一下南明)由于他们对清王朝有功,所以被清政府封为潘王。(指书上图讲三藩的位置)吴三桂驻守云南,尚可喜驻守广东,耿仲明的后代驻守福建。三藩。各自的封地拥有行政、收税、官吏任免等大权,统有军队。他们占地一方,称王称霸,欺压百姓,目无中央。三藩中,吴三桂的权势最大,书上的小字和昆明铜殿的插图说明了这一点。(指导学生看书)

三藩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了清中央政权的巩固。康熙皇帝曾讲;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人,”于是1673年下令撤消三个潘王。此令一出,吴三桂首先举旗叛乱反对中央,其他两藩相继响应。康熙帝果断地调兵遣将,进行镇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1681年平定了三藩叛乱。从此拥有各种大权的世袭藩王制被取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清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贵、两广、福建地区的有效管辖,加强了对东南、西南边疆的统治。

西南地区除云贵外,还有西藏。西藏的藏族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的一支),喇嘛教的宗教领袖地位最高的是达赖和班禅。

二、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同学朗读书上有关内容,根据课本回答)清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学生答后老师总结)

1.确定宗教领袖的封号

两个宗教领袖封号的确定,表明清中央政府承认他们在宗教、政治上的领袖地位。

2.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解释什么是册封)册封制度的确立,表明中央与西藏是隶属关系。西藏是中央政权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3.设置驻藏大臣

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权力高于达赖、班禅。仅举一例,有关西藏的一切对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清政府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唐至清,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略)

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北:新疆天山南麓居住的是维吾尔族,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清朝时称这一地区为回部。18世纪中期,回部的反动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了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

三、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叛乱发生后,乾隆皇帝派军队镇压。维吾尔族人民痛恨大、小和卓的残酷统治和狂征暴敛,支持拥护清军平叛。1758年,大小和卓兵败被杀。清朝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2.设置伊犁将军

1762年,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这是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的最高官职。负责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军政大事。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请同学们思考:“从三藩叛乱的平定到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人心所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清政府的平叛战争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从而取得了胜利。

我们再看看北部:北方居住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在明末清初,蒙古族按照活动地区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漠北蒙古(大致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清朝建立后,漠南蒙古归属了清朝,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漠西蒙古中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感人经历。

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原居住在今新疆塔城附近的地区,由于受到其他部落的排挤,17世纪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居住。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

(投影仪打出重返祖国图,指位置)后沙俄也向伏尔加河下游扩张。控制并压迫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极力维护自己的独立。后沙俄加强了控制,强制征税征兵,并修筑堡垒,准备镇压反抗,(指图)为了反抗压迫控制,26岁的首领渥巴用决定武装起义,东返回国。

2.渥巴锡率部重返祖国

1771年年初,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杀死了俄国军官,烧毁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无法带走的东西,渥巴锡骑在马上,高举着彩条旗,带着17万部众,分三路离开了居住140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祖国前进。

大队人马只用了10多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千里草原(指图),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了冰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沙俄派骑兵追击,9000名土尔扈特战士担任后卫,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与追兵殊死战斗,全部壮烈牺牲。渥巴锡率大队人马战胜了严寒酷暑,1771年终于完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

清政府得到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消息,忙派人前去迎接,并赈济了很多物资(看赈济物资插图),又划定了牧地,分地安居。乾隆皇帝还在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庙接见了渥巴锡。亲自撰写了碑文,树立在庙的两侧。土尔扈特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基础上,到清前期我国的疆域四至就确定下来了。

五、清朝的疆域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有关内容后,投影仪打出清朝疆域里,指图说明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诸岛。清朝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这个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础。为了便于同学的记忆,请看图示:

在这幅员辽阔的国土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清政府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专管少数民族事务。把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和5个将军辖区,两个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盟旗。在清朝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小结,布置作业 ,略)

(北京35中学王丽荣)

【简评】本课的执教者在教学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在培养学生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上颇下功夫。在讲清具体历史知识,即“平定三藩叛乱”、“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土尔扈特重返祖国”、“清朝的疆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紧扣“”这一课的中心,从而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第二,利用图示将清朝的疆域形象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按顺时针方向,以“跨”、“达”、“接”、“至”、“临”、“到”、“包”、七个字,准确地将清朝疆域记住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354.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