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一等奖_《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称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
2课题简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首先物理这门课在初二上学期开设,这一有半学期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和观察为主的特点。再次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结合这些优势,我又选择固体《压强》这节课,其生活性更浓,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习内容
固体《压强》这节课,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直接给出学生是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结果也不会应用,通过探究性试验,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得出结论,更欲与理解,从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
3.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里学生们需要初步形成的是一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品质。他们运用生活经验,根据实践去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试验,讨论交流,总结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等环节。这些环节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4.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应用控制变量,经历实验过程。 12
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并对结论进行应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压强概念建立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让生经力科学探究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
本节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理解压强的定义
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师:帮助学生回忆“沁园春雪”回忆那大雪纷飞的场景,出示图片如:课本上的滑雪场景引导生提出问题。
从而引入————压强
生:回忆诗,由此回到那大雪纷飞的冬天根据图片,会想到为什么不同?从而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引起生对雪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启发
教师引导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如:步行的人和滑雪者对雪的压力大小相差不大,但两者效果却不同,那么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什么因素有关?等。
师引导生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从而进行实验(师巡视)
启发引导生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有关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压强的概念。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在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生猜想(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有关。
培养生探究性试验,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动手动脑的能力体味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建立一个学习平台。
提升
在这一设计中,教师创设情景比较贴近生活,生易懂,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提出问题比较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生良好的探究性习惯。在进行实验中,培养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探究性试验,并且根据自己设计实验,更让生感兴趣,根据自己的实验下相互交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通过探究性试验培养生的探究过程,让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培养他们创新精神。这些学习品质需要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拓展
师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让生举出有关的实例做到学以致用。并出示图片让生去分析哪些是增大压强,那些事减小压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举出实例,具体分析。
巩固所学的知识,做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新理念。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18.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