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与分解_力的合成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备课人:李福玲 第 周第——课时课题6.2力的合成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能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认识合力与分力;通过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等效的方法;会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 “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第五章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合力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换的前提,然后通过最简单的情况来认识合力大小与方向是怎么确定的。这样可使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初识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效果;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 能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会判断方向.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和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
教具准备用具: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惯性 3.力的作用效果 二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123三 进行新课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4 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船帆的推力就是发动机的推力的分力。5 数只蚂蚁对树叶的作用效果与一只甲壳虫对树叶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壳虫的力是蚂蚁力的合力,蚂蚁的力是甲壳虫力的分力。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和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和 )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1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我们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旁边立一个刻度尺。现在,我们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使其伸长,同时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这时弹簧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们的大小分别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出来。读出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现在,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这个拉力f多大? 实验发现f= f1+f2 通过实验可知,力f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练习:(1)同一直线上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20n和40n,它们的合力是 方向: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是200n,方向向下,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80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弹簧,拉力为f1。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向上拉,拉力为f2,此时弹簧伸长。这时我们读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记录弹簧伸长到的位置。然后我们用一个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同样的位置,请同学读出这个拉力f的大小。 实验发现f= f1—f2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实验告诉我们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1)水桶所受重力是300n,用竖直向上400n的力拉水桶,此时水桶受到合力大小等 n方向 (2)耕地时,马的水平拉力是XXn,土地对犁的阻力是1700n,犁受到的合力是 方向 (3)桌面放一个重力为3n的茶杯,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3n,茶杯的合力是 。123例 跳伞运动员背着打开的降落伞从空中竖直跳下,它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为10n,方向竖直向下。已知运动员和伞具的总重为800n,求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及方向。(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练习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 < f2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向上运动,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物体的重力是8牛,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 3、重为1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物体上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这时桌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牛。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一个力 b、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一个力 c、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d、 两个力的合力不能为零5、 甲乙两人共同对放在光滑地面上的一辆小车有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受到5n的合力向前运动,其中甲用80n的力拉车,则乙用了多大的力?方向如何?1、有两个力,f1=20n,f2=50n,则它们合力的大小 ( ) a、一定大于25n b、一定等于25n c、 定等于15n d、可能等于15n 6、起重机用3.5×104n的力吊起重2×104n的铁块,求铁块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业:书1、2 3题板书设计: 6.2力的合成一 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和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和 )的合力. 二 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1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f= f1+f2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f= f1—f2
教后随笔
123
-
声音是什么教案|声音是什么详细阅读
课 题: 一、 一、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鼓励学生的思维形式向开放性...
-
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重、难点:1、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 解释常见的...
-
【球面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的区别】球面镜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
-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关系_《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详细阅读
课时:1课时 授课方法:科学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过程与方法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
-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详细阅读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
-
杠杆|杠杆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巧妙利用体验游戏化解学习困难 杠杆这节课可以有如下两种教学思路: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
-
[温度计的前世今生]温度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只涉及了热学的...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详细阅读
物 理 教 案课题名称§2-4光的折射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光的折射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实验得出在不均匀介质中光是折射的基础上学习的。并经过学生的再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海市蜃楼比较了解,但对...
-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