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透镜
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f
f
f
f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12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
-
刻度线与被测长度_实验用刻度测长度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
温度计的前世今生|温度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只涉及了热学的最...
-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_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公式|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首先通...
-
液化_液化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现象 2 知道的方法 3 知道放热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 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现象,以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吸...
-
[质量和密度的公式]质量和密度详细阅读
课题 第三节 密度 执教 教学 目标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设计 1. 建立密度的概念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
什么是力_什么是力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蒸发]蒸发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现象 2.知道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快慢的因素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思考实际生活中关于的一个...
-
波形图怎么看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响度和音色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