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反思】《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3.知道安全电压,理解安全电压为什么安全。

过程方法:

1.通过用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

安全用电常识

学习难点

学生对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型

运用体验

教具与

媒体

安全用电挂图、投影仪、录像资料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播放录音】中新网广州7月11日消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昨天下午5时40分,广东省潮安县铁铺、浮洋、凤塘三镇发生雷击伤亡事件,共造成7死4伤。

昨天下午5时40分,铁铺镇铺埔村8个村民在田间采茶时突遇暴雨,8人跑进茶园中央的凉亭避雨。这时暴雨夹着雷电将凉亭劈成两半,亭内8人都被击倒在地。不久,其中一村民因所站地点未被雨水淋湿,伤势较轻醒来,发现倒在身旁的妻子一只脚已被雷电击成黑色,背上衣服被烧掉一块,遂推醒妻子,夫妻两人骑摩托车回村求救。村干部和村民接报后赶赴事发地点,将其余6人送还进医院。当晚8时许,此6人被告不治。另悉,同是发生雷击伤亡的还有浮洋镇陇美村。

同学们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是否想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用电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我们注意,是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6min)

〖问题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学过的电学知识分析一下呢?

学生听讲

学生谈感想

学生讨论

从一则新闻引入,能提高真实感和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感想引入课题

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压越高时,电流会越大,这样就会有危险。

〖应用〗小灯泡工作时,如果超过它的额定电压,就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因而烧坏小灯泡。如果人体通过较大电流,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电压高、电流大就有危险。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的电压。

安全电压并不是绝对安全的,这要根据人体电阻的不同而不同。

(二)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8min)

例: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1000~5000ω,潮湿时是200~800ω。如果两端加上36 v的电压,电流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分别计算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123

干燥时:imin==7.2×10-3 a=7.2ma

imax==36×10-3 a=36ma

潮湿时:imin==0.045 a=45ma

imax==0.18 a=180ma

人体电阻最大时,电流已到了7.2ma,已经快不能摆脱电极了,如果电压再高,电流会更大,那样就会对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所以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的。人手潮湿的时候电阻就会变小,36v电压也很危险,所以手湿的时候不能用手去触摸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及开关。

【问题】平时用湿手触摸开关有时却没事,这是为什么?

家里的插座、开关等外面都有绝缘材料,手触摸到的是绝缘的部分,没事,可湿手去触摸开关时,容易使水流入开关内,通过水这种导体使人和电源相通,造成危险。

(三)安全用电的原则(3min)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说明:投影资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不是直接从实验得来的,而是从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到的。人体的电阻除与皮肤表面的干湿情况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及身体素质有关系。)

(四)注意防雷(10min)

1.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都存在很高的电压

〖提问〗云是如何产生的?云层间为什么会有电荷呢?

【播放动画】大气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发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层带上了正电,另一部分云层带上了负电。这样两朵云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

地球也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间也自然存在电压。

2.雷电的形成过程

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

如果放电发生在云层和大地之间,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就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比如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云层和大地之间发生放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等。

3.避雷针

如果在发生雷电时,让强大的电流经过一根导线通入大地,就可以防止电流通过建筑物而造成破坏,所以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应该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

【播放动画】避雷针──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4.其他的一些措施

雷雨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站在高处,而应蹲在低凹处并且两脚尽量并拢。

5.思考:如果在雷雨的天气,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家里大人会要求你把电视关掉,特别是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还特意要提醒你将室外天线拔掉,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讨论

学生计算

师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123

师生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物理原理与实际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注意这种差别

通过具体的计算,既可以巩固欧姆定律,又引出了问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与实际生活进一步结合,化解误解

将前二者总结为一个原则,有利于记忆

从云的产生根源去认识雷电

两种不同的放电过程

明确避雷针的作用本质

与生活相联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因为电压高时对人体产生的电流肯定大,既使靠近也容易使人触电,所以不能靠近;低压带电体虽然电压低,但只要高于36v,对人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压有很多都超过了它的大小,所以不能接触低压带电体。

雷电也是一种由于高压而引起的放电现象,应用避雷针可以避免放电时对高大建筑物造成的损坏,对雷电也应注意预防。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第六节: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一、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1.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2.不高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二、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例题:

三、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四、雷电的预防

1.应用避雷针;2.生活中的一些其他措施。

这是一节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课,课中的事例都与学生关系密切,所以多听学生的意见对上好课是很有帮助的。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与物理原理好像不相符,如教材中说: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可生活中有时用湿手触摸电器却没事,我们应重点将这些误解解释清楚,湿手触摸电器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通过例题的计算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雷电的产生的原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关于摩擦起电以前讲得也不多,老师可以在此略补充提及一下,因为这部分知识小学科学课学过,有的学生可能忘记了。

新式的避雷针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可以真正达到避雷、驱雷的目的,增加知识性的介绍,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向前发展。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13.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