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视频_《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l        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

l        会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提问: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深入: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比如一个标有“3.8v、0.3a”的灯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电流、电压、电阻?

回答:1、改变电压

2、改变电阻

回答: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观察过(没有)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二、

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例如: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1的结论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2的结论

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12345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1、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2、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进行点评。

投影: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通电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数据至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3、为了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14.1-1的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写?

回答: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测量电流和电压,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回答:用定值电阻

回答:1、改变电池节数

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回答:用滑动变阻器

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投影)

回答:可以

回答:1、用滑动变阻器

2、用电阻箱

3、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回答: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投影)

回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回答:有,可能是电阻发热、读数误差……

学生完成图线的绘制

回答:正比例函数,u=ri

培养学生物理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容(投影)

讲解: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12345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使用注意点:1、i、u、r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2、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简介欧姆的故事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演示:例题1:书p99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变形

练习:书p101,第2题

回答:电流表测i,电压表测u,根据 计算电阻

学生完成计算

学以致用

七、作业

书p101,1、3、4、5题

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知识,本节内容是根据上一节探究实验结果,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学生学会对数学公式的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会画电路图(建立实际电路的模型),这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设计评选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l        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

l        会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或并联)总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

四、教学器材

电池、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

复习提问: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深入: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比如一个标有“3.8v、0.3a”的灯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电流、电压、电阻?

回答:1、改变电压12345

2、改变电阻

回答: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观察过(没有)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二、

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例如: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1的结论

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分析表2的结论

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1、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2、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进行点评。

投影: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1、通电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2、测量数据至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3、为了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投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14.1-1的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写?

回答: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测量电流和电压,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回答:用定值电阻

回答:1、改变电池节数

2、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回答:用滑动变阻器

学生设计出实验电路

 12345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

回答: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投影)

回答:可以

回答:1、用滑动变阻器

2、用电阻箱

3、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更换定值电阻

回答:调节滑动变阻器

回答: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投影)

回答: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回答:有,可能是电阻发热、读数误差……

学生完成图线的绘制

回答:正比例函数,u=ri

培养学生物理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容(投影)

讲解: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使用注意点:1、i、u、r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2、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简介欧姆的故事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演示:例题1:书p99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变形

练习:书p101,第2题

回答:电流表测i,电压表测u,根据 计算电阻

学生完成计算

学以致用

七、作业

书p101,1、3、4、5题

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知识,本节内容是根据上一节探究实验结果,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得出的,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学生学会对数学公式的变形,求未知物理量的问题。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会画电路图(建立实际电路的模型),这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12.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