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光教学视频]多彩的光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
2、 光的反射:
(1) 反射定律:(3条)
(2)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
(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
(4) 作图:(如下)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
(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 缩小
u=2f:物等 等大
u<2f:物小 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
例:(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解:缩小 物较大 u>2f 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 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的实像
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5.(04临沂)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
a. 反射角应为50° b. 折射角应为40° c: 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
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123
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 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
10.(04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 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______ 不同.
11.(04烟台)在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12.(04河南)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3.(04福州)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04北京丰台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a. b. c. d.
15.(04广东)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a b c d
16.(04山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7.(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
18.(04大连b)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
19.(04江苏宿迁)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 _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20.(04福建泉州)如图9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点;若想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_点。(选填"a"、"b"或"c")
21.(04湖北黄冈)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123
22.( 04辽宁本溪)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 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
23.(04北京丰台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好像变浅 b. 坐在教室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c. 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24.(04哈尔滨)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38.(04福州)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图6所示, 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________ ,该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 。
33.(04湖南郴州)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__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___色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06.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