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教学设计_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  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生殖,主要介绍了男性生殖细胞、女性生活细胞和受精卵的形成。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而且学生对生殖的知识会有兴趣,但是获得途径很有限。因此,认真上好本节课就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挂图的使用,消除学生的神秘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精子的产生过程。

2.说出卵子产生的部位。

3.说出男女做绝育手术的原理。

能力目标

解释男女做绝育手术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并向周围人宣传。

情感目标

1.通过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讲解有关生殖内容,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

3.生殖知识也是重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严肃认真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重点难点

绝育手术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

四、教学媒体

男性生殖系统挂图,女性生殖系统挂图,精子挂图,卵细胞挂图,排卵、受精、受精卵分裂、着床过程示意图挂图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是在多少年前产生的吗?

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个问题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人类出现至少有三四十万年了。

那么,我们人类是怎么生生不息繁衍下来的呢?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和其他的生物一样有生殖功能。

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

(二)教学

那么,生殖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参考课本得到一下定义: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并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1.男性生殖细胞

男性的生殖细胞叫做精子,我们来观察观察精子有什么特征呢?

展示精子挂图。

请几位同学描述。

教师总结出精子的特点:体积小,形如蝌蚪,有头和颈,还有一条长尾,善于游动。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

结合挂图讲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合挂图讲解男性绝育手术结扎的部位,说明这样只是阻止了精子的排出,不会影响腺体的功能和身体健康。

2.女性生殖细胞

展示“卵细胞”挂图。

讲述: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有针尖那么大,也是人的肉眼唯一可以看见的人体细胞。卵细胞内有很多的营养物质——卵黄。这些营养物质共给受精卵发育用。

那么,卵细胞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展示女性生殖系统挂图。

结合挂图讲解:卵细胞产生于女性的卵巢。卵巢是女性的性腺,能分泌雌性激素。卵细胞自卵巢产生并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

女性做绝育手术是结扎输卵管,卵细胞也可以在体内自溶被吸收,不影响身体健康。

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

胎儿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来看这张挂图。

展示“排卵、受精、受精卵分裂、着床过程示意图”。

结合挂图讲解,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移动到子宫里的适当部位着床,分裂分化形成胚胎。

因为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所以不使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就会达到节育的目的。

4.胚胎的发育

(1)人胚胎期发育:人胚胎第4~8周或第1~8周的发育阶段(由于胚胎分期法不同所致)。受精卵经卵裂、桑椹胚形成胚泡后,胚胎细胞迅速增长分化为三胚层、胚胎体形、脸形特征以及主要器官系统的雏形的建立。第4~8周的胚胎极易受到有害因子的影响,导致显著的先天性畸形的出现,因而是发育的关键时期。12

(2)卵裂及胚泡的形成:是受精卵在由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进行的。受精后26~30小时开始卵裂,每10~12小时进行一次卵裂,在16~32细胞时开始称为桑椹胚,此时开始到达子宫腔。第4~5天时,形成早期胚泡,透明带溶解消失,胚泡开始侵入子宫内膜,11~12天完成植入。胚泡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由单层变为复层,外层细胞融合形成合体滋养层,深部的一层细胞界限明显,称细胞滋养层。植入后,滋养层向外长出许多指状突起,称绒毛,逐渐发育、分化形成胎盘。滋养层直接从母体血液中吸取营养供胚胎发育所需。

(3)胚盘的形成及中轴器官的建立:第2周时进行胚泡内细胞团细胞增殖与重排。靠近胚泡腔的细胞形成一层立方形细胞,为胚胎本身的内胚层;内胚层上方的细胞呈柱状,为外胚层;两层细胞紧密相贴形成椭圆形的二胚层胚盘。胚盘下方内胚层延伸,形成卵黄囊内层。胚盘内胚层构成卵黄囊顶壁,胚盘上方外胚层与滋养层间出现腔隙,逐渐扩大成羊膜腔。胚盘外胚层构成羊膜囊底壁,羊膜囊其余部分来自滋养层。胚盘上原条的出现与退缩,标志着中胚层的形成与三胚层胚盘的建立。中轴线的中胚层形成脊索。在脊索头端前方及原条尾端后方各有一圆形区,没有中胚层进入,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分别称口咽膜及泄殖腔膜,为以后形成口腔和肛门的部位。脊索诱导其上方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进而形成神经沟及神经褶,神经褶在背中线愈合形成神经管。神经管头端与尾端尚未闭合的孔,称前、后神经孔,于第4周末全部闭合。

(4)体形的建立:三胚层所构成椭圆形扁平胚盘,由于其中部细胞生长迅速,周缘向腹侧卷折,分别形成头褶、尾褶及腹褶。头、尾、腹褶进一步卷折向中央收缩,在胚体腹侧与尿囊及卵黄囊柄的附着点形成一圆柱形脐带区。胚胎由盘状逐渐形成头宽尾细的圆柱形,胚体悬浮于羊膜腔内羊水中。上、下肢芽于第4周先后出现,至第8周末,肢芽的各区段明显可辨,手指及足趾形成。外生殖突出现,但尚不能分辨性别。

(5)颜面及感官的形成:颜面造形始于第4~5周;形成5个隆起,第7周面突移动,开始形成颜面;第8周形成具人脸特征的颜面。眼、耳、鼻等感官形成并定位。

5.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生殖的知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女性的生殖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产生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所以,节育的措施是阻止精子与卵细胞相遇。

课堂练习

1.生殖过程中的受精发生在(  )

a.阴道

b.输卵管

c.卵巢

d.子宫

答案:b

2.生殖过程中新的生命开始于(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胎儿

答案:c

七、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 生殖

一、男性生殖细胞

特征:很小,形如蝌蚪,有头有颈,还有一条长尾,善于游动。

产生:产生于睾丸,在附睾内成熟,经输精管伴随着精囊腺、前列腺等腺体等分泌物形成精液,由尿道排出体外。

男性绝育:结扎输精管,对人体无害。

二、女性生殖细胞

特征:针尖大小,人体内最大的细胞,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产生:产生于卵巢,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

女性绝育手术:结扎输卵管,对人体没有影响。

三、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

受精: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就会结合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

节育:不使精子和卵细胞相遇。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785.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