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八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导学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描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二、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门、___________门、___________门等主要类群。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______组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大多数软体动物在身体腹面有块状___________,体外披覆坚硬的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_和分节的___________,头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器官。
5.节肢动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___动物。
6.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___________动物在整个动物界都占绝对优势。
7.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_______类群,主要包括______纲、_____纲、_____纲、_____纲和______纲,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身体背部有______。
8.鱼类身体多呈______,体表披覆______,用_____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______,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9.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______向______过渡的类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_呼吸。第二节 <wbr> <wbr>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成体适应水陆生活,用______呼吸。
10.爬行类由于能在_______上生活和繁殖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1.鸟类身体大多呈__________,前肢变成 _____,体表披覆____________。
12.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_________。体表一般有______,胚胎发育在母体的______内进行,幼体以_____作为营养物质。
13.通过研究_________的超声波定位机理,人们研制出了先进的雷达。
14.在我国被誉为“活化石”的珍稀哺乳动物是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请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分层检测
基础题:
1.雨后,常见地面上有蚯蚓,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2.下述动物中,身体分节并且分部的是( )
a.蛔虫 b.水螅 c.蜜蜂 d.蚯蚓
3.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具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足分节
4.下列四组动物中,都属于昆虫纲的是( )
a.蝴蝶、蝗虫、蚂蚁 b.螃蟹、蜘蛛、蜈蚣
c.蜘蛛、蝴蝶、螳螂 d.蝎子、蜈蚣、对虾
5.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12
a.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95%
b.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数的5%
c.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椎
d.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6.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
a.嗅觉在起作用 b.侧线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视觉在起作用
7.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鲨鱼 c.娃娃鱼 d.鲸鱼
提高题:
1.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的爬行类 b.古代的两栖类 c.古代的鱼类 d.古代的鸟类
2.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的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昆虫体表有外骨骼 b.昆虫身体分节
c.昆虫有翅,能飞行 d.昆虫适于陆地生活
3.鸟类外形上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趾端具爪 b.披覆羽毛 c.翅膀一对 d.身体呈流线型
4.下列动物中,未被列入我国珍贵保护动物的是( )
a.金鱼 b.大鲵 c.扬子鳄 d.丹顶鹤
5.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
a.褐马鸡 b.扬子鳄 c.娃娃鱼 d.大熊猫
综合题:
1.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蜥蜴 b.马门溪龙 c.扬子鳄 d.蛇
2.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爬行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有疏松泥土及增耕地肥力的作用
b.蜜蜂的采粉活动有利于植物结实,但同时也对花造成了破坏
c.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一万只害虫,因此不能捕食青蛙
d.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所消灭的鼠类,相当于增产1000千克的粮食,对人类是有益的
4.鲫鱼有哪些特点与它的水中生活相适应?
5.有人认为,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越多越好,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越少越好。你有不同的意见吗?说明理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651.html
-
【心脏血管堵塞】血管和心脏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
-
【血液粘稠应该怎样调理】血液详细阅读
【目标要求】1 学习目标 ⑴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⑵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⑶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 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2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
-
【骨妹】骨详细阅读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
-
【骨妹】骨骼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课 题: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标使用围棋子(或硬币)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三、情感目标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
-
皮肤瘙痒起疙瘩|皮肤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结构、的再生和的卫生保健知识。 2、理解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讨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并分析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的结构与功...
-
人的身体结构图_人的身体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人体内的腔) 2、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区分其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3、能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并能说出它们的分布及功能 5、能举例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统 6、能解释人体是一个统...
-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件】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详细阅读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
-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单元测试题】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
新陈代谢_新陈代谢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