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八下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画图笔。  教学器材:(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图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和基因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看着像男孩的眼睛、脸型都像妈妈不是是决定性状的基因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生殖细胞蛋白质和dna没有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动手画出来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也应该成对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做画图练习,即在果蝇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分别画出相应的染色体。学生回报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像父亲又像母亲。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提出探究的问题: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3、基因是怎样传的?4、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放受精过程的录像亲子代间的桥梁是什么?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把抽象的微观的问题具体化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的染色体数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给学生介绍科学史(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果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怎样保证染色体稳定的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给予评价,有错的纠正。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这节课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延伸的过程,它并不随着下课而结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学生:看着像  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  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2、基因是怎样传的?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学生:生殖细胞。  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蛋白质和dna  教师: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展示: 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教师: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画出来。  教师: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学生:是的。  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教师: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学生: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46条23对。   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学生:也应该成对。        教师:(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  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教师: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刚才是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其实人的染色体有很多,研究起来不方便,谁知道哪一种小动物经常被用来研究遗传的问题?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别看它个小,它在遗传学的研究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蝇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今天我们也来做科学,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8个4对,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状一样。  教师:雄果蝇产生精子,雌果蝇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果蝇有8个4对染色体,其后代也应如此,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组合以后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中的染色体也是8 个4对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学生画图,自己分配组合。  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  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教师:说得很好。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板书,三、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教学点评:   本节课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创新设计,并结合录像、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步步推理,层层深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2

典型例题  例题一、人类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12   12      b、23  23        c、46  46     d、92  92  选题角度:考察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分析与提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解题过程: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减少一半是23条。答案是b。  易错情况分析:学生容易忘了减半的情况。  例题二、下列哪种细胞内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  )  a、肌细胞     b、神经细胞      c、卵细胞       d、受精卵  选题角度:考察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分析与提示:生殖细胞中基因减半,成单存在。  解题过程:体细胞中绝大多数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基因减半,不成对。答案是c。  易错情况分析:学生可能因不清楚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规律变化而判断错误。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人的基因存在于(   )     a.所有细胞的染色体中      b.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c.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中      d.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  2、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情况是(   )     a.46条,46种形态     b.46条,23种形态          c.23条,23种形态     d.23条,1种形态  3、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 生殖细胞      c.细胞      d.基因  4、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   )     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  5、水稻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为(   )     a.24条      b.12条       c.22条      d.36条  6、下列哪种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   )     a.受精卵      b.肌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精子  7、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是  (   )     a.染色体即是dna              b. 染色体是dna的基本单位     c.染色体是dna 的主要载体     d.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也是遗传物质  8、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     a.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9、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上     c.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d.一个染色体上有多种dna  10、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子代?(   )     a.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遗传         b.由提细胞遗传     c.精子遗传                       d.卵细胞遗传  (二)填空题  11、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________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一定的。  12、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存在的。它们一半来自_______,一半来自______,因此,后代个体具有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  1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________,分别存在于产生的__________中。  14、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_______存在的。受精卵内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未来生命的_________。  (三)判断题  15、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   )  16、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驴的有62条,马和驴交配的后代是骡,骡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63条。(   )  17、由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子代的染色体数目比亲代要少一半。(   )  18、各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相同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  19、每对染色体只含1对基因。(   )  20、基因在染色体上,而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a   2、c   3、d   4、d   5、a    6、d    7、c    8、b    9、d   10、a  (二)填空题  11、染色体  形态   数目   12、成对   成对   父方   母方  父母双方 13、分开  生殖细胞  14、成对   父母双方  蓝图  (三)判断题  15、    16、   17、    18、    19、   20、a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483.html

  • 【心脏血管堵塞】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血液粘稠应该怎样调理】血液

    【目标要求】1 学习目标 ⑴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⑵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⑶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 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2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骨妹】骨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依据位置能说出人体骨胳结构名称。 2.解释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模型、挂图等各种直观教具的观察,及观察后的演讲,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人的骨胳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养成坐立行...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课 题: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二、能力目标使用围棋子(或硬币)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三、情感目标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皮肤瘙痒起疙瘩|皮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的结构、的再生和的卫生保健知识。 2、理解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结构的挂图及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讨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并分析调节体温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的结构与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人的身体结构图_人的身体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包括人体内的腔) 2、能在图中识别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区分其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3、能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4、能识别不同组织形态结构特点,并能说出它们的分布及功能 5、能举例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统 6、能解释人体是一个统...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件】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单元测试题】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 新陈代谢_新陈代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

    发布于:2025-11-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